周小川披露扩大香港人民币池子多项具体措施
发表时间:2011-08-18    作者:李丹丹 发表评论

  国家支持香港金融业具体措施已定,其中包括“人民币企业债额度增至500亿元”等多项细化方案。

  17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香港举行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透露出上述信息。

  周小川特别提出:推出港股ETF时机已成熟。

  “内地引入港股组合ETF的最大技术障碍就是清算交收中的担保问题,目前这个问题已经解决,推出时机已经成熟。”周小川说。

  当天上午,财政部在港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国债正式启动。周小川对此表示,为增强香港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中央政府将继续在香港发行国债。

  他还透露,为更好地满足内地到香港进行人民币融资的需求,内地赴香港发债主体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到境内企业,境内机构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也将进一步提高。

  “初步决定今年境内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提高到500亿元人民币,其中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大致各占一半”。周小川说。

  据记者了解,自去年开始,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就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发行规模屡创新高,超过300亿元;发行主体快速丰富,扩大到内地红筹公司、港资企业、跨国公司(麦当劳等)和国际金融机构。

  在促进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方面,周小川认为,内地金融市场需要增加广度和深度,包括继续推动境外央行、港澳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境外参加行等三类机构投资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工作。而在这三类机构试点的过程中,他认为“香港享有最多的机会”。

  在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方面,周小川提出,包括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即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鼓励香港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

  此外,为更好地服务贸易、投资等实体经济,国家还支持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赴内地进行直接投资,稳步开展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并尽快修订“外资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不容忽视的是,尽管获得多项政策支持,但目前看来,香港的离岸金融市场仍面临发展阻力。

  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告诉记者,目前香港市场上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人民币资金的供应方是非居民,人民币的使用方却是居民。而一般意义上的离岸金融市场,应该是资金的供应和使用方均是非居民。

  他进一步解释称,由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会导致用人民币融资的成本升高,因此境外的非居民不愿意采用人民币的融资方式,“这就造成只有机构愿意持有,却没有机构愿意使用,人民币在境外无法循环,这样的‘国际化’就缺了一条腿。”

  因此,赵庆明建议,政策应该更多地考虑推动人民币实现“外循环”。

稿件来源:上海证券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