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茧丝绸产业调查(组图)
发表时间:2011-12-27     发表评论

  2011年12月8日-17日,笔者随广西丝绸代表团全程参加了访问印度的活动,以下是笔者参与活动的感受与印象,仅供参考!

  印度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丝绸生产国,年产鲜蚕茧在10万吨左右,年产生丝在18000吨左右;印度生丝需求在26000-28000吨左右,缺口在8000-10000吨左右。

  如果将中国与印度两国丝绸的产销情况做一个对比,可以归纳出以下3点差异:
  1、中国以二化茧为主,印度以多化茧为主;
  2、中国生产以规模化为主,印度以手工作坊为主;
  3、中国以出口为主,印度以国内消费为主。 

   一、印度蚕茧印象
  12月10日,在印度丝绸协会组织下,我们参观了印度卡纳塔克邦拉姆拉格姆蚕茧市场,这是印度最大的蚕茧现货交易市场,年交易量为5000吨左右。

卡纳塔克邦拉姆拉格姆蚕茧现货市场大门

  卡纳塔克邦拉姆拉格姆蚕茧市场交易比较规范,流程严谨而合理,值得我们学习。
  它的流程是:蚕农送茧到市场——市场检验定级——市场给出最低预估价格——在市场公开拍卖。
  参观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印度蚕茧交易市场上交易的都是化蛹茧,毛脚茧是不允许进入市场交易的,这比我们国内尤其是广西要规范很多。
  印度的桑蚕主要集中在南部,一年四季基本上都可以养蚕。我们到印度时正值冬季,是他们一年最适宜养蚕的时候。

印度冬茧,看看,多么好的质量啊!

  在现场我们看到,这批蚕茧茧型好、颜色白、茧层厚。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这批冬茧解舒率为75%,茧层为46%,是他们比较好的茧蚕,触感基本与我们国内 的半干茧差不多。而价格比我们国内要低,茧本不到25万元,着实把我们一行人吓了一跳。如果印度一年四季都能产出这样的蚕茧,我们如何与他竞争?

老板们对印度蚕茧质量惊奇不已!

  不过通过后面的了解,发现这仅仅是虚惊一场。因为二化茧(好茧)在印度一年只能养两批,主要是气候与饲养技术的原因。印度一年三季都比较热,只有冬季(气温在十几度到二十几度)才最适合养蚕。
  印度主要的茧源还是多化茧,大约占全部茧量的90%。在交易市场我们看到最多的还是多化茧,它的显著特征是茧型大、颜色黄、茧层厚,但由于缫丝掉绪多只能用手工缫(立缫)而不能用自动缫。
  据一位蚕农讲,今年印度蚕茧价格不好,价格同比下降了很多,农民养蚕积极性因此大受打击。所以弃桑、砍桑的现象开始增多,虽然他们不断向政府反映,但是效果甚微。

在待拍卖的二化茧旁,老板们详细打听具体情况。

拍卖预估价格,为210.3卢比/公斤

  由于印度90%的蚕茧只能上立缫,加上绸厂大多是手摇织机厂,这也对应了大批的手工作坊式小丝厂的出现,他们采购蚕茧的数量很小,甚至按包来计。

 作坊式小丝厂的采购人员刚刚从市场“顶”回两包茧,因为厂里急“等米下锅”。

  二、印度缫丝厂印象

  由于印度主要是多化茧,导致他们的缫丝不能像中国一样实行规模化生产,主要以手工作坊式生产,基本是鲜茧缫丝,因此生丝质量当然不能与咱们国内相比。

印度丝绸协会主席马鹿提先生(右一)带领广西丝绸行业代表团参观当地小缫丝厂

印度手工作坊式小丝厂一角

作坊式小丝厂的返丝生产现场,注意是在用木炭烤丝。

  毕竟印度还有10%的二化茧,所以自动缫丝厂还是有的。

自动缫丝厂一角,设备为中国杭纺机生产的飞宇2000型

只有一组机,还配上一台烘茧机,真牛!

返丝车间

  如此的厂房与设备配置(只有一组自动缫),加上如此的生产效率,他们怎么做到盈利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询问了该厂的老板,最终得知他们价格中的30%是靠政府补贴的。我们终于恍然大悟,这明明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嘛!
  印度的工资水平并不高,这家厂的缫丝工月工资大约在700——800元人民币。

位于班加罗尔的一家立缫厂。注意缫丝工主要为男性,因为印度女人基本不上班。

  三、印度绸厂印象

  出国之前我就知道,印度的绸厂也有比较先进的。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起,欧洲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开始向印度转移。原打算好好了解这方面情况,但可能是印方为了保密,这次仅安排我们参观了一家小绸厂,基本与重兆的工厂相仿。

小绸厂一角

  小绸厂生产的产品与中国对印出口的产品有很强烈的竞争性,这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在印度下调关税后,我们国内的很多绸厂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当然,印度的确有好的绸缎,他们的主销市场是欧洲和美国,这些工厂的原料完全依赖于从中国进口的生丝,这也说明中印之间存在很大的互补性。

小绸厂的准备车间。这位女工带着自己的宝贝儿子上班,看来老板还是比较宽容的

  该厂生产的产品多以轻薄织物为主,如:丝绵纺、雪纺等。


 

绸厂另一角。注意:在狭小的空间里安了近20台织机,人过道都很难,必须侧着身子

  从丝绸消费的量来看,印度算得上是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为何一个发展中国家会成为最大的丝绸消费国呢?这源于印度从古至今的风俗民俗与文化传承。既然印度是第一大丝绸消费国,我们这次到印度,也将消费方面的情况作为一个重点调研项目。
 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是金砖四国之一。同时印度也是一个宗教信仰比较普遍的国家,印度人信仰印度教的比例占总人口的80-90%以上,所以印度教的教义及 习惯成为这个国家人民普遍的生活准则。服装方面,穿戴莎丽成为所有印度女人的唯一选择。丝绸的飘逸、贴身和透气等特性迎合了印度女性爱美的需求,丝绸成为 了当之无愧的最好的莎丽面料。

代表团的娘子军与印度一缫丝厂老板家人合影 她们穿着真丝莎丽

  印度莎丽的普遍性在我们这次印度行中得到了广泛的印证。我们发现,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是妇女,没有不穿莎丽的。从班加罗尔机场到宾馆的路途中,我们 发现有几位修路的女工,即便她们是在泥泞的环境中施工,但并没有穿工作服,仍是穿着莎丽,可见莎丽的确是她们唯一的服饰。

印度商场莎丽的销售化纤居多,也发现不少伪真丝

  据了解,印度丝绸出口中,也是为了满足大量海外印裔人的需求,而莎丽几乎是她们的必然选择。我们没有做过这样的统计,丝绸终端品消费中,到底莎丽占的比例 有多大?我想肯定不会小,所以未来丝绸消费中,莎丽所扮演的角色应非常重要。既然如此,中印之间的丝绸贸易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这点笔者深信不疑!

   有一个疑问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印度的莎丽会不会步日本和服的后尘呢?我们知道,自上世纪90年代起,传统的日本和服开始逐步淡出市场,这给当时的丝绸 消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如果不是砂洗工艺填补了当时这方面的空缺,结果会相当的糟。带着这一疑问,我请教了印度中央丝绸局一位官员,未来10-20年印度妇女穿戴莎丽的习惯会改变吗?他回答非常坚定,不会!道理很简单,印度妇女的穿着受到文化传统和宗教习俗的制约。他的回答,既打消了我的顾虑,也打消了所有中国丝绸人的顾虑。因为一种文化传统和习俗产生的消费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但是,未来丝绸消费不能仅仅寄托在一个产品身上。如果是那样,我们的未来就非常危险,所以我们还须不断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只有这样,丝绸的未来才可能是美好的。

  记得唐装曾经因为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议而着实火了一把,但是它却没有一直延续下来,我想这里的原因很多,需要我们丝绸人一起去共同研究,找出问题的症结。

  旗袍是多么好的东方女性服饰呀!为什么也未时兴至今呢?有人说,是中国女性职业化导致了旗袍的淡出,我认为这的确有道理。但是,随着传统相夫教子观念的回 归,未来旗袍是否会卷土重来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一位丝绸专家说过,丝绸的最大问题是宣传不够,是没有将消费融入文化中。他的这一观点我非常赞 同,也许深圳丝绸文化创业园、达利与四川郎瑞在成都建立新兴丝绸博物馆等,都是在从这方面努力。

  在印度的商场里,我们看到的莎丽产品琳琅满目,但是化纤明显的比真丝要多得多。针对这个情况,我们请教了印度客户。他告诉我们,主要是价格的原因,它不仅 仅是因为价格高,更关键的是价格不稳定。比如,去年生丝价格才30美金出头,今年却飙升到50多美金,现在又回到40多美金,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怎么去 推销丝绸?我认为他讲的有道理,只有稳定的价格才能产生稳定的需求。

  价格如何能够稳定呢?过低的行业门槛、不断增加的缫丝加工能力、无序的竞争、企业不熟悉运用金融工具去规避风险等等。这样怎么能够保证价格稳定呢?中国丝绸人真的到了应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时候了!

大家一起请教印度客户

张总向马鹿提先生介绍日田专供英国皇室的产品 日田丝绸产品在印度受到赞美

  通过对印度丝绸消费的了解。我认为,中印丝绸贸易存在很大的互补性,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印度市场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市场。

稿件来源:中国茧丝交易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