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们对于穿“便服”有如此强烈的愿望呢?通过调查发现,校服的质量不高、校服的款式陈旧,是学生对于校服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千篇一律的校服也让学生产生了“审美疲劳”,部分学校校服制度的压抑,让学生们对于穿“便服”的渴望也越来越强。
我认为,学校实行“便服日”,体现的是一种教育智慧。学生在校园里穿便装,很多人担心学生会相互攀比,其实是大家多虑了。笔者所在的学校自从2004年以来,一直把星期三作为“便服日”,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并没有引起相互攀比之风。其实我们也应该想到,学生有1/3的时间是节假日,那么长时间,他们都可以穿“便服”,为什么就不能满足学生一天在校穿“便服”的愿望呢?有老师认为学生穿校服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个人以为,这是一些学校管理者一厢情愿的做法,也是一些管理者不遵循教育规律的表现,很多管理者统一校服就是为了整齐,为了控制学生,这种教育手段无异于缘木求鱼,这是对教育的一种伤害。教育,既要规范学生的行为,也要展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便服日”里穿“便服”,其实就是一种美的展示,一种个性的彰显,也是学生心理的一种正常需求。曾经有学生因为穿校服的问题而跳楼,发生这样的惨剧,值得大家警醒!
校服是什么?本人以为:校服和校训、校徽、校名一样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性符号,会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校服穿在学生身上代表着学校,承载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育人取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管理者或者说是校长更应该提高校服的象征性符号这一品牌,要让校服成了学生身边规范自己行为最好的指导老师。教育行政部门要放下大家长的架子,把校服的权利下放给学校,改变千校一面的刻板局面。学校管理者要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的需求,改善校服的质量,改进校服的款式,让学生穿得舒服、得体,唯有如此,校服才能焕发教育的生命力。
教育的智慧关键要以学生为本,“便服日”的实行,就是满足学生合理的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美、个性的舞台。教育的责任既要为学生关好门,又要为学生留好一扇窗。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