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茉楠:纺服业当下需趁外部需求低迷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发表时间:2012-06-04    作者:张茉楠 发表评论

  近期以来,为“稳增长”,从上到下,从东到西,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规划热潮。项目审批的“松动”激发了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造成政策过剩。然而,政策过剩可能引发投资过剩,投资过剩又会导致产能过剩,从而加剧中国经济形势的恶化。

  当前必须警惕的是,宏观稳定机制的缺陷可能加剧经济波动。政策需要预调微调,但不能过调,政策加码必须注意控制力度和节奏。经济过热时,政策要“点刹车”,经济下行或过冷时,加大政策油门也要慢慢来,必须考虑到经济的可承受力,不能用力过猛,否则,非但没有熨平经济周期,反而会加大经济周期波动,造成新的风险。

  根本而言,短期刺激不可能化解长期的结构性矛盾,世界经济复苏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层次矛盾,全球经济的潜在总产出和潜在需求构成长期负面影响。在2003年至2007年全球经济扩张时期,西方国家主要经济体总体呈现供给不足状态,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化了中国等新兴市场的大量产能。然而,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后,随着地产、股市、金融衍生产品等资产泡沫以及国家主权债务泡沫依次破裂之后,这种需求端和供给端的矛盾集中显现出来。

  未来的几年内,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和家庭部门进入全面“去杠杆化”,经济收缩、信用紧缩和消费紧缩三个层面的叠加效应,使发达国家“去杠杆化”过程更加痛苦和漫长,全球范围内都将不得不面对“总需求不足状态”下的产能过剩格局,与发达国家“去杠杆化”相对应的必然是新兴市场的“去产能化”过程,中国如果逆风向而动,很可能进一步恶化全球失衡态势。

  从中国自身情况看,经济需求疲软、去库存化进程还在继续,以扩大投资消化过剩会导致更大过剩。近几年,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2006年国务院将10个行业列为产能过剩行业,而到2009年产能过剩行业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19个。目前,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156家电池组件企业2011年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已超过35G W,预计2012年产能在40G W以上,产量将超过24G W;欧盟2011年9月份发布的报告也显示,2012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到80G W,我国占据超过50%份额。去年以来,外部需求大幅萎缩造成光伏产品价格急速下滑,多晶硅电池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统计显示,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除6至7家上市公司外,其余已陷入全面停产状态。

  更令人担忧的是,过度的产能冗余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非有效配置,市场价格大幅下滑,宏观效益状况恶化,部分企业破产,甚至可能诱发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等系列连锁风险。

  现在要做的不是继续扩大产能,而是趁着外部需求低迷的时候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重组。做“减法”和做“除法”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乘数效应”。

稿件来源:经济参考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