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继铭:中国消费者成主角为“中国制造”概念应运而生
发表时间:2012-10-13    作者:哈继铭 发表评论

  过去30年来,中国一直因劳动力成本低和制造业产能被称为“世界工厂”。不同产品上都可看到“中国制造”的标签,尤其是玩具、服装和鞋。这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然而,在快速增长30年之后,“中国制造”的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供应越来越不稳定,过去几年,在中国的低端生产企业开始迁移到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柬埔寨等低收入国家。

  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城市平均最低工资每年都在提高,今年上半年,16个省和地区进一步提高了最低工资,平均增幅达19.7%。国家统计局说,2012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7%,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2.4%,都超过了同期国内生产总值7.8%的实际增速。

  随着这样的收入增长,出现了“为中国制造”的概念。中国家庭不仅在更优质的食品、名牌服装、豪华轿车和其他高档消费品上花的钱增加了,在电信、旅游、娱乐、教育、医疗和保险方面的支出也增加了。

  这意味着在农产品、安全食品和饮料、中高档消费品、医疗、金融服务、旅游和文化娱乐等领域将有很大的发展和投资空间。户籍制度改革和城市环境的改善也将支持房地产业较长期的发展。

  中国消费者已经成为奢侈品公司的主要顾客。公司数据显示,9家国际奢侈品牌在内地、香港和台湾的销售收入平均占到全球销售额的20%。随着家庭收入继续增长,这个数字很可能上升。

  随着收入增加,中国人吃的谷物少了,肉类多了。牲畜消耗的谷物比人多,所以随着人们吃的肉类增加,农产品的间接消耗也在增加。中国人还需要“优质”的食品和饮料。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主要白酒品牌的售价上涨了一倍多。

  迄今为止,在中国的总体消费中,服务仍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仅占总消费额的五分之一,而美国占到三分之二以上。例如,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社会福利制度,加上人口老龄化和家庭财富迅速增加,保险业的机会很多。中国的总保费居全球第六位,是世界增长最快的保险市场。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服务开支也将大幅增加。

  “为中国制造”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消费品将不再“由中国制造”。中国的制造业与其他较低收入国家相比,仍有一些竞争优势,包括更好的基础设施、更完善的生产链和更大的国内市场。以前专注于出口的许多企业现在更重视国内消费,另外几乎所有的服务都是国内提供的。

  在出口和投资推动的迅速增长持续20年导致了目前不平衡、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以后,中国的经济转变至关重要,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稿件来源:参考消息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