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乌云笼罩下的全球经济
发表时间:2012-10-16    作者:沈建光 发表评论

  笔者近期日本东京参加了国际金融协会(IIF)会,又恰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东京年会。几天会议感慨良多,现以系列文章与读者分享,本文为系列文章之一。
   
席间多国政要及研究学者普遍表达对未来全球经济面临风险的担忧,但最终得出的结论却较为乐观,即认为:在各国政策力度加大,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新一轮量化放松之下,明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好于今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极为自信的美国财长盖特纳,他提出了“美国经济与财政悬崖都不足为虑”的观点,令笔者颇感意外。然而,相对于这种普遍乐观的预期,笔者更加担心风险,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判断也相对谨慎。
 
  盖特纳是否得意太早?
 
  在首日IIF年会上,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率先登场。令笔者颇感意外的是,在其演讲中,看不到一丝担忧。在他看来,美国经济之所以低于预期,主要受到了欧元危机、日本地震、两次石油危机以及美国干旱的影响,如果没有上述冲击,美国经济增长会保持3%-4%。美国的经济基本面较好且增长动力多样,如十分强大的能源和农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科技和先进制造业等等。即便是对于普遍担忧的美国财政悬崖,盖特纳也颇为自信,他认为,自动启动财政整顿会将美国摆在一个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国家难以达成合并协议不同,美国的分歧最终会被整合。
 
  相对于美国高层如此乐观的预期,笔者则颇为担忧。因为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已经先后出台了三轮量化放松政策,但大量印钞对于美国经济的提振收效显然有限。例如,相比与过去2万亿的资产负债表扩张,仅仅换来了2百万个就业岗位的增加,即每个就业岗位花费将近1百万美元,这样的成本不可谓不高。与此同时,大量印钞的背后也导致美国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聚集。而这从美国制造业就业恢复有限,新增就业主要体现在政府以及金融等服务业等部门便可看出。因此,笔者怀疑,美国高层如此乐观,是否在有意压低风险?未来QE的负面影响究竟如何预计?值得反复权衡。
 
  欧洲政治风险仍然较大
 
  虽然当前欧元区的形势已比半年前有根本好转,即欧央行终于出手,缓解了市场对于欧元解体的担忧,平息了金融市场动荡,并为欧元区经济改革争取了时间。但也应看到,伴随着欧债危机进入三阶段,欧洲的政治风险也在上升。未来欧元区主要国家进入选举阶段、德国的态度依然强硬将是欧元区一体化进程面临的重要不确定性因素。
 
  令人惊讶的是,本次IMF与世界银行的年会一改往日和谐的氛围,德国财长与IMF总裁拉加德的分歧公开化。IMF方面认为,欧洲国家领导人应放松对身处困境的外围经济体持续加大紧缩力度的要求,为其经济增长预留空间。然而对此,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反应剧烈,他批评IMF出尔反尔,并将处于欧债危机中的各国比喻为正在爬一座大山,尚未达到山顶转头朝山下走,将会离山顶越来越远。可见,如今德国的态度仍然强硬,其苛刻的要求仍将为欧元区一体化增添重要障碍。
 
  另外,欧债危机上升至第三阶段,政治风险不容小视。当前欧债危机的焦点再次转向了欧元区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由于深受经济衰退与高失业率的困扰,西班牙民众已不堪重负,持续推行的紧缩计划更是导致了国内大规模的反紧缩示威游行。另外,即将举行的三个地方性选举,特别是11月25日的加泰罗尼亚(Catalonia)选举,也推升了西班牙的内部分裂风险。政治危机加大之下,西班牙全面申援尚待时日。而明年,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与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均将举行大选,选民是否会支持欧元区一体化与紧缩,更将为欧债危机化解之路增加变数。

  发展中国家深受影响
   
  本次年会上,发展中国家备受关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明显下滑已引起了广泛关注。而由于中日间的政治原因,原定出席年会的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长谢旭人都临时放弃出席,改由央行副行长易纲和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替代参会。,这也使得本就充满阴霾的全球经济由于政治原因,再添不确定性。易刚副行长的发言严密而精炼,但他的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或将达到7.8%,在笔者看来仍偏乐观。因为要达到这样的增速,意味着四季度中国经济出现显著反弹。而从目前国内稳定的经济政策来看,实现这一目标似乎仍有难度。
 
  当然,除中国以外,当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得到了广泛的肯定。菲律宾财政部长、马来西亚央行长及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的发言,都让我们看到了东南亚国家的改革成效与危机中依然保持的良好发展态势。但这也让笔者深刻体会到,目前东南亚国家似乎正在复制着中国崛起之路,即鼓励海外投资、加大基础建设、依靠廉价劳动力获得出口份额等等。这意味着未来中国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结构性调整,也将面临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激烈竞争。
 
  总而言之,年会传达出的信息显示稳定信心的成分较重。因为即便各国政要及学者对于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有一定担忧,但对经济前景的判断仍然偏向乐观。相比之下,笔者更为谨慎。毕竟发达国家量化放松效果未知之下,在欧元区政治风险上升之时,更多风险需要正视。唯有如此,才有益于全球经济早日走出阴霾,走向复苏。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稿件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