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马军:利用数据发动公众清除纺织业环境污染
发表时间:2012-11-03    作者:马军 发表评论

  枯燥的数字并不能改变环境,只有利用这些数据,发动公众参与,才能清除污染。

  从看到污染现象,到建立数据库,再到利用数据库发动消费者“绿色选择”,早年在环境咨询公司的经历使马军看到供应链审核能够给污染的工厂施以压力。在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马军做了中国和西方环境管理体制的对比研究,发现广泛的公众参与是西方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恰恰是中国所缺。因此,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失去了利益方博弈的作用,沦为形式化的纯技术性程序。这些经历使马军早于环保圈大部分同辈,一开始就在信息上下功夫。此后,随着政府对信息公开的规定出台,越来越多的环保NGO和受害者加入到了马军的呼声里。

  在2008年开始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之后,IPE看到信息公开是对抗污染的先决条件,也给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创造了新的空间,但各级地方政府实际的公开的力度却各有差异,总体不尽人意。IPE与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决定给政府信息公开打分。它们共同开发了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指数(PITI指数),并据此对113座城市2008年度污染源监管信息公开状况做出评价。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马军在各地见到的是快速上升的生产规模带来加剧的环境污染,“世界工厂”的名字是沉重的,背后是昂贵的环境代价。马军说,任何一件日常消费品,都不是魔术般的变到消费者面前的,它们复杂的生产过程,带给当地人怎样的痛苦,常常不为人知。马军和绿色选择联盟的同事们把目光投向了快速消费品,他们希望把生产那一端的人和消费这一端的人联系起来,把污染的企业,把生产的真相展示给消费者,这些信息将影响那些有责任感的消费者,使他们在购买光鲜亮丽的时尚产品的时候,做出绿色选择。除了已经发布的IT行业和纺织行业报告,绿色选择联盟还将调研食品饮料业、日化业、酒店业、家具业等许多领域。在环保表现上,越来越多的生产者将直面来自消费者的压力。

稿件来源:新浪环保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