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虹:美国重罚“误标”纺织品为谁敲响警钟?
发表时间:2013-01-30    作者:晓虹 发表评论

  日前,美国4家零售商亚马逊、Leon Max、梅西百货、西尔斯及其子公司卡马特,分别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支付了总额为126万美元的罚金,原因是这些零售商们销售的纺织品将人造丝成分错标为竹纤维,而误标商品信息和误导消费者的行为违背了美国纺织品成分标签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纺织条例。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表示,竹纤维纺织品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产品,然而人造丝的生产过程离绿色生产的标准还相距甚远,即便是以竹纤维为原料的粘胶纤维,也因经过了多道化学加工程序,不符合竹纤维纺织品环保、绿色的宣传口号。据悉,上述4家美国零售企业还被要求审核并保证其销售的竹纺制品拥有正确的纤维成分标识。外媒评论,此次罚金之重反映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依法严肃处理此类事件的决心。

  近年来,竹纤维已被我国纺织企业越来越多地用在家纺、内衣类产品中,尽管竹纤维有着抗菌抑菌等诸多优良性能,但其纤维属性确实不能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纤维。在欧美市场,对纤维成分标签都有明确的规定。而在我国,许多纺织品生产企业对纤维成分标签都没有站在法律的层面上予以足够的重视,内销市场上的商品没有面料成分标签,抑或标注名不副实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见怪不怪。应该说,这些不规范、不合乎法律的做法对中国纺织品的市场形象大有损害。

  在美国,以法律文本描述的四项纺织品标签标识的规定适用于美国市场所有纤维、纱线、织物、服装制品、窗帘及帷帐等家用纺织品,以及每一件含有羊毛或复用羊毛的产品或产品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规范纺织品标签使用必须在法律层面上加强督导。

  长期以来,我国不少出口纺织品都是根据客户提出相关要求印制标签或客户直接提供标签,对于标签中成分是否与产品用料相符并未进行验证,容易出现纺织品纤维成分和标签所标内容不符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标签上的注册商标、知名商标是否规范使用,更容易涉及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

  目前,我国不少地区的检验检疫部门已对出口产品存在侵犯知识产权风险的现象严查严管,要求企业及时向客户索取注册商标使用授权书;此外,对服装用料与标签标明成份的符合性加强验证,严防出现原辅料成分检测与出口服装标签不符的情况,实行动态、不定时抽样送检,防止商业欺诈等不法行为发生。

  为避免日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相关部门也提醒生产企业一定要掌握国际上有关纤维成分标签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使用标准规定的术语和名称;要按标准规定,根据进口国要求规范出口服装成分标识,正确标明纤维含量、种类及与实物相符的纤维成分、含量比例,谨防贸易风险。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