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货币战”幕后真正发动者的替罪羊?
发表时间:2013-01-31    作者:张澄 发表评论

过去的几个月内,货币战几乎成了市场的最大主题,由日本央行新一轮刺激政策引发的全球央行激烈“口水战”,似乎愈演愈烈。如果真的爆发货币战争,那么其发动者真的是日本央行吗?

不妨先回味一下目前所谓“货币战争”的背景:

上周二,日本央行投票决定将通胀目标从1%上调到2%,并要“尽早”达成这一目标。并且日本央行将在一年后开始实施债券购买项目,每个月购买数额为13万亿日元(1400亿美元),主要购买对象是短期国债。

日本这一举措引发了全球各大央行关于“货币战争”的警告,称有可能会立即导致“货币战争”。率先发难的是俄罗斯央行第一副主席Alexei Ulyukayev,警告货币战争即将爆发,紧随其后的是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和韩国财政部长朴宰完。

魏德曼暗指日本央行的举动是一次“惊人的违规行为”,代表着“央行独立性的终结”。对此日本人迅速做出回应,经济财政大臣甘利明回击说:“德国是出口受益于欧元区固定汇率制度最多的国家,没资格做出这种批评。”央行之间的口水战就此展开。

随后,中国和欧盟方面也有官员对“货币战争”的风险提出了相应的警告。

对此,FT专栏中,哈佛大学教授Laurence A. Tisch认为,日本并没有发动货币战争,他总结了四个值得注意的历史事实:

首先,回到上世纪30年代,究竟是谁发动了货币战争,答案很明显。

在大萧条之前,多数国家都实行金本位制,也就是货币与黄金的兑换率固定。1931年9月英国脱离金本位时引发了一波竞争性贬值的热潮。正如经济学家Barry Eichengreen指出的那样,脱离金本位是从大萧条走向复苏的第一个必要步骤。英镑采取浮动汇率不仅令英国出口商品更廉价,更重要的是它使得英国央行能够采取关注国内需求的货币政策。

然而,如今我们生活在法定货币时代,汇率多数是浮动的。1971年8月份,当尼克松(Richard Nixon)终止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之时,金本位的最后遗迹也被扫除干净。从这点来说,2013年一个国家指责另一个国家发动货币战争是荒谬的。实际上这场战争已经进行了逾40年,它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

其次,我们应思考日本的形势有多么严峻。

这个国家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直处于近乎停滞的状态。以日元计的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仍然与20年前的水平差不多。日本的公共债务处于极高的、难以为继的水平。日本的人口状况是世界上最糟的。

第三,日本央行的措施根本算不上革命性。

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2013年没有提出新的资产购买计划,2014年的资产购买计划净影响也将有限,因为计划购买的大部分资产都将是即将到期的短期债 券。2014年资产购买净增额将仅为1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DP的2%左右。

比较一下美联储的政策。自金融危机开始以来,美联储的政策一直比日本央行的极端。两周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首次超过了3万亿美元。 如果美联储在2013年剩余的时间里继续以每个月850亿美元的速度购买资产,它的长期资产将进一步增加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6%至7%。这还只是今年的数字,不包括明年的。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政客和公众往往关注名义汇率短期变动,这可能制造很大响动,但却没有多少效果。

诚然,日元对美元的名义汇率自去年9月 以来显著走弱。那时,1美元仅能兑换77日元。如今,1美元可兑换90多日元。但回想上世纪90年代初,1美元还可兑换158日元,另外除1995年一段 短暂的时期之外,1美元只能兑换不到90日元的日子自2010年中期才开始,那么如今日元这17%的贬值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无论如何,单单一种货币的名义汇率实际上并不十分重要。国际清算银行(BIS)编制的各种实际汇率要重要得多,这些汇率的编制考虑了与一国进行贸易的所有不同经济体,尤其关键的是,还考虑了相对价格的变化。

考虑这些因素,日本的情形就迥然不同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缩效应已经使日元的实际有效汇率走弱。从1994年至2007年年中,日元实际有效汇率下跌幅度超过三分之一。但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日本不得不把之前所获的竞争力优势部分拱手让出。从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日元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幅27%。日本近来的政策只是部分逆转了这一趋势。

英国和韩国对货币战争的推动作用可能更大: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韩国和英国一直是过去5年半时间里动作最大的货币斗士(自2007年8月以来,韩元和英镑分别实际贬值了19%和17%)。有些聪明的保守党成员反对英国加入欧元区,英国首相卡梅伦正是其中之一。此外,正因为英国央行一直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才缓解了卡梅伦政府实施紧缩政策的痛苦。

卡梅伦入住唐宁街10号以来所推行政策的部分内容就是悄悄地让英镑贬值。英国央行行长金默文(Mervyn King)向来乐于助人。他的继任者卡尼(Mark Carney)更是如此。

天真的评论人士认为,卡梅伦承诺在下一次大选之后举行是否退出欧盟的全民公决,是一种鲁莽的举动。其实,这不但具有政治意义,也有经济意义,因为它是英镑悄悄贬值策略的一部分。Laurence A. Tisch教授表示,要给日本提个醒:汇率战的胜利属于采取秘密行动的人。


稿件来源:华尔街见闻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