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岩石:劳动力减少对经济有哪些影响
发表时间:2013-02-18     发表评论

  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就是年轻人拉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相比之下,此时综合消费力较高的群体并非已婚家庭,而是“剩男剩女”,这就必然强化社会生育偏好的下降,导致未来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最近,系统研究“人口红利”的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用人口抚养比指标对今日中国和当年日本进行了比较研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他把日本经济分成了三个20年:1950~1970年,人口抚养比下降,年平均经济增长9.2%;1970~1990年,人口抚养比盘整,年平均经济增长3.8%;1990年之后的20年,人口抚养比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日本进入老龄社会,年平均经济增长仅0.85%。从这个角度看中国,2010~2020年间劳动力人口将减少近2900多万人,相当于进入日本的第二个20年!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不久前在答记者问时特别强调了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量减少345万人。蔡昉解释说,伴随着人口抚养比上升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预计“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长降至7.19%,“十三五”期间再降至6.08%!在我看来,若没有创新的推动,参照日本经济增长的历史纪录,中国的经济减速可能会超预期,因为人口抚养比上升不仅降低消费力,而且弱化创新力。

  通俗地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就是年轻人拉家带口,“上有老,下有小”。相比之下,此时综合消费力较高的群体并非已婚家庭,而是“剩男剩女”,这就必然强化社会生育偏好的下降,导致未来的劳动力供给不足。劳动力不足的负效应可通过创新来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来抵消,但创新必须承担风险,而一个人的家庭负担越重,其承担风险的能力和意愿就越弱。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比例越高,该国投资和创业的冲动就越弱。在这里我们看到两种偏好:其一是生育偏好,其二是风险偏好。若两种偏好同时下降,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创新活动就必然下降。此时,若城市化还没有完成,人均GDP仍低于一万美元,绝大多数家庭没有财产性收入,社会就将进入令人担忧的“未富先老”,并使贫富悬殊的鸿沟不断加深。在这种社会状态下,一些实质性的改革就有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尤其是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一些微小的变更也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城市化驱动消费升级的内在经济机制主要有两个层次,其一是女权的觉醒会激发社会的消费欲望,其二是财富的货币化可创造社会的虚拟财富。前者是欲望升级驱动创新,后者是财富增长驱动消费,这就是城市化的经济意义。2011年底,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51.27%,首次超过全球城市化率的平均水平。一国经济的城市化率在超过50%时,该国的城市化进入“最后的疯狂”:或者一鼓作气完成经济转型,或者功亏一篑再度陷入停滞。此时国家人口政策的逐步完善可能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因为国家的人口政策会改变一国的生育偏好和未来的劳动力供给,以实现人口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从这个意义上说,就可以统筹考虑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相关因素,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此外,国家人口政策的重心也可更多转向立法执法,建立和完善婴幼儿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和健全失业者的就业培训制度。与此同时,生育补贴、社会救助和职业教育又会形成一个产业链,在未来15年内提高国家的综合消费力,促进城市化进程中的消费升级。15年之后,新生代劳动年龄人口将改变社会的人口抚养比,提高社会的经济创新力。

稿件来源:新浪博客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