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涡流纺技术的弱点
发表时间:2013-02-28    作者:章友鹤/赵连英 发表评论

  由于涡流纺技术引进至国内使用的时间较短,对涡流纺纱机的结构性能特点及其成纱机理,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未达到科学使用的要求,所以在当前的实际生产中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掌握涡流纺的生产规律、分析判断市场的发展趋势、解决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同时必须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才能使涡流纺技术得到健康的发展。

  首先是对涡流纺成纱机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偏面追求速度。涡流纺是一种包覆纱的结构,由芯纱与外包纤维两部分组成。所使用纤维的长度、伸直度与外包纤维的包覆程度,均会直接影响成纱的条干均匀度、断裂强度与耐磨性能等指标。如果为了追求产量,盲目增加纺纱速度必然会影响包覆效果、增加纺纱断头、降低成纱强力与耐磨性能,使制成的针棉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下降,使涡流纺的纺纱特性逊色。喷气涡流纺纱外表包缠纤维有效控制的问题,涉及喷孔角度、喷嘴直径、前罗拉与空心锭距离、导引针的长短等工艺参数的优化。而这些工艺参数均与纺纱速度有关,因此要科学使用涡流纺机,必须要充分认识涡流纺的成纱机理,优化涡流纺的各项工艺参数,合理确定纺纱速度,达到质量、效率最大化。

  另外,涡流纺产品种类多,但特色产品少。因其成纱机理的原因,涡流纺使用柔性纤维纺纱的适应性更好,故起步阶段多数企业都以生产粘胶纱为主体。但随着生产企业增多、产能扩大,再加上转杯纺生产粘纤纱量多面广,使用涡流纺生产的粘纤纱与转杯纺粘纤纱相比优势不明显,竞争日趋激烈,涡流纺的赢利空间逐步缩小。目前有些企业开发T/R涡流纺纱。但这也是环锭纺生产较多的一个产品。使用涡流纺T/R纱来取代环锭纺T/R纱的利润上升空间也很有限。因此涡流纺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其生产品种不能只走转杯纺与环锭纺的老路子,而要向差异化、功能性、多品种发展。

  前纺设备配置类同、缺乏特点也是影响涡流纺向多品种、差异化发展的原因之一。目前浙江涡流纺生产企业多数采用的是清梳联与三道混并的工艺路线。清梳联具有了生产效率高、用工省的优势,但它适用大批量、单一品种原料加工。而要使涡流纺向差异化、功能化纱线发展,使用原料必须是小批量、多品种,用清梳联加工很难适应。如要生产高档次、棉混纺或色纺涡流纺纱线,还需要经过精梳工序和开清棉的色棉混和工序,故现有的前纺工艺配置必须要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涡流纺向多品种发展的需求。

  目前,涡流纺企业生产环境差别较大,控制技术尚未完全到位。由于涡流纺生产速度较高,在生产过程中牵伸皮辊、罗拉等表面温度较高。要避免胶辊、胶圈出现吸花、缠花等现象,温湿度的控制就非常重要,且要保证相对稳定。因此必须根据外界气候条件变化及使用原料的不同,搞好温湿度的调节与控制工作。目前多数厂房虽然都配置了空调设备,但因多数系新建企业,对温湿度调节的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有的企业没有配置专职人员来调节,为了节约电耗有的企业空调设备时停时开,使生产波动、断头增加,影响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的提高。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