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届广交会]广交会“中国制造”进军东盟任重道远
发表时间:2013-04-28     发表评论

  记者27日在第113届广交会采访发现,在欧美需求持续不振、中国与东盟优惠关税政策刺激下,中国出口企业积极转型开拓潜力巨大的东盟市场,但劳动力等诸多不利因素致使“中国制造”进军东盟仍任重道远。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正式启动,3年多以来双边贸易实现稳步增长。去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创下了4000.9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相比欧盟外需疲软,东盟市场显得更有活力一些”,广东珠海罗浮艺匠公司经理黄和禄说,广交会上七八家实力不俗的泰国客商到其展位洽谈,双方达成订单量也相当可观,同时这些泰商的贸易行为还将辐射到东南亚其他国家。

  “得益于双边贸易自由化,我们产品在东盟市场大有可为。”黄和禄称,预计其公司今年东盟出口额将延续去年态势增长三成、达到320万美元。

  江苏南京弘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林涛称,目前其公司产品出口东盟势头良好,并积累了一批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长期合作客户,但整体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检验。黄林涛表示,其产品与东盟同行的具有较高互补性,“东盟产品存在超越我们的优势,我们产品也有他们无法做到之处。”

  业内人士指,在“东盟向中国出口果蔬、资源性产品”、“中国向东盟输出技术及相关产品”的互补性贸易结构基础上,结合中国与东盟各自经济增长前景,未来双边贸易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新兴的东盟市场潜力巨大,让受困于欧美市场疲软的中国出口企业看到了突围点,但这并非易事。福建比阳(泉州)轻工有限公司业务副经理陈丽英称,其公司主营宗教工艺产品,消费群体集中在欧美国家,虽然产品试水销售至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但这部分出口额占总体出口比重仍然非常小。

  陈丽英称,开拓新兴市场一般需要三至五年,过程漫长,中间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充满风险;她们公司目前生产基督教产品,但东盟地区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所需宗教产品范围更大,开拓市场前充分了解其宗教、文化十分重要。

  广交会上有参展商表示,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更为低廉的劳动力,对“中国制造”产品出口带来的压力将日益突出,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甚至会到东盟设厂办实业。而从长远上看,未来中国与东盟的产品同质化竞争将难以避免。

稿件来源:中新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