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服装:以大自然为缪斯
发表时间:2013-08-08    作者:曲奇 发表评论

   所谓仿生学,一言以蔽之,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它体现了人对大自然中所蕴藏奥秘及其中智慧的欣赏与尊重。事实上,对仿生学的运用不是什么新鲜事,就拿服装设计来说吧,喇叭裙、燕尾服、蝙蝠衫等等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子。

   又如在Jean Paul Gaultier、Christian Dior、Yohji Yamamoto等大师近年的时装秀里,都可以明显看到他们从昆虫、花卉、鸟类等形状和色彩中汲取设计灵感。甚至,还有可能当设计师还没清楚地意识到某个细节属于仿生设计的时候,就已经自然而然地这样做了。毕竟,自然赋予人类的灵感以及它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比我们知道的要深远得多。

   然而今时今日仿生学作为设计领域的创新方式,它的重要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对生物形状的模仿,还包括对生物的表面肌理与质感、结构、功能、意象等方方面面的借鉴。相应地,仿生设计也会涉及到数学、生物学、电子学、物理学、控制论、信息论、人机学、心理学、材料学、机械学、动力学、工程学、经济学、色彩学、美学、传播学、伦理学等林林总总的相关学科。

   仿生设计最核心的价值,是理解自然界运作的模式及背后逻辑,并巧妙地采纳它们来解决设计问题。例如我曾在伦敦科学博物馆的某个展览中见过悉尼设计师Donna Sgro用结构生色纤维材质制作的裙子。起初完全没觉得那条裙子有什么特别之处,细看介绍才知道:那看上去微微发亮的钴蓝色面料,其实完全没有经过染色,而是光线在其多层结构的纤维上施展的神秘魔法。

   这种材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南美洲蓝闪蝶翅膀上的绚丽光泽。闪蝶的翅膀本身并没有特别的颜色,其鳞片的细微结构是由多层立体的栅栏构成的,有点类似百叶窗,但远比百叶窗复杂。当光线照到翅膀上时,会产生折射、反射和绕射等物理现象,于是它在人们眼中便呈现蓝、绿、紫等带金属光泽的色彩。

   考虑到目前市面上的纺织品绝大多数是用化学染料和助剂染色,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污染,那么这种非染色面料的问世简直具有环保先锋的示范效应。值得一提的是,结构生色纤维不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概念,它已由日本帝人纤维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

   又例如,我们知道松塔有一种特性,它的鳞状叶子会根据外界温湿度的变化张开或者闭合以进行自我调解。英国科学家便利用这一原理研制出一种奇特的智能面料,其类似松塔结构的表面分布着许多由羊毛等吸水性强的材料制成的凸起。当人体出汗时,面料上的凸起会自动打开帮助水分蒸发,从而起到降温作用,然后这些凸起又会再次回到原来的关闭状态。像这样兼具排热、保暖和除湿功能的面料尤其适合在大衣、帽子、手套等衣物中使用。

   还有比这些更前卫的。伦敦艺术大学学生Katie Ledger从蛇的蜕皮特性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一系列可逐层剥弃的服饰。这个创意的初衷跟环保息息相关:据统计,我们平均每洗一次衣服,需要消耗40加仑的水和5500瓦电力。当Katie Ledger考虑如何尽量减少洗涤次数以节约水电,她想起了蛇蜕皮的例子,于是据此设计出能随着逐层蜕弃而改变颜色或款式的衣服。

   根据Ledger的设计模型,每套衣服由三到八层天然纤维织物构成,它们彼此之间用无毒、可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胶粘连。只需喷上水,衣服的最外层便能轻松剥离,并且它作为垃圾可以自然降解。有的时候,被剥离出来的局部也可以作为另一件衣服的配件重新组合使用。好吧,你可以认为这个还处于研究阶段的概念过于疯狂——无论如何,至少它可以证明仿生学能激发无限创意。

稿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