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数据,我国出口自2009年起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从出口内容看,中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份额近年来也在不断增大。这说明,我国经济的整体质量是在提升的,国际竞争力是在增强的。但是,追赶固然不容易,守成更困难。当下,发达经济体无一不想拼命扩大出口、新兴经济体也是急起直追,要坐稳第一把交椅比以往更困难,需要有新的比较优势赢得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那么,这种新优势是什么呢?值得一问。
——亚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融入国际市场,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抓住全球化机遇,依靠传统出口优势,一跃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近年,支撑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的基本因素正在发生重大改变,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正在受到严峻挑战,出口产品的低成本价格优势难以持续,急需调整出口战略,打造新的比较优势。
■当务之急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出口结构,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
■一方面要帮助企业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支持企业加快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引导企业增强服务意识,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境外营销渠道、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我国外贸总量不断攀升确立贸易大国地位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外经济交流活动十分有限,加上国内市场化水平不高,造成了与国际市场相对隔绝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外贸总量不断攀升,由此确立了贸易大国地位。
据海关统计,1978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9位。1988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1994年突破了2000亿美元,1997年突破了3000亿美元,2004年又突破了1万亿美元大关。2012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已达到38671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86倍,年均增长16.6%,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货物出口总额20487亿美元,增长209倍,年均增长17.0%,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总额18184亿美元,增长166倍,年均增长16.2%,居世界第二位。2012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分别占世界的11.2%和9.8%。
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进出口商品结构也不断优化。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出口商品以初级产品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出口商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大为提升。
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由1980年的50.3%下降到2012年的4.9%,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则由49.7%上升到95.1%。同时,进口商品构成也随国力和开放程度的变化而演变。工业制成品进口额占进口商品总额的比重迅速由1980年的65.2%提高到1985年的87.5%,之后直到2003年这一比重基本保持在80%以上,反映了我国消费能力的提高。此后,国内产业体系的升级逐渐拉低了制成品进口额比重,2003年以来制成品进口额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走势,至2012年已下降到65.1%。
综合来看,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外贸易方式主要是以初级产品换制成品。1980年初级产品净出口21.6亿美元,制成品净进口40.5亿美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以制成品换初级产品的格局逐渐定型,2012年,初级产品净进口5344亿美元,制成品净出口7647亿美元。
内外因素叠加逐渐削弱传统出口竞争优势
从内部因素看,支撑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的基本因素正在发生重大改变,以下几方面使出口竞争力受到一定削弱。
第一,劳动力等出口成本持续上升,挤压了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出口难度加大。
据统计,从2003年到2012年,9年间城镇单位平均货币工资水平涨了3.3倍。其中从2009年至2012年,劳动力基本工资年增长率逐年提高,分别达到6.3%、7.5%、9.7%和9.8%。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工资涨幅在20%以上。
据统计,我国主要出口行业集中的沿海地区劳动力月平均工资已经超过了3000元,普通工人的工资水平已经远超过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是印尼、越南等地的2-3倍。
多数出口企业反映,成本上涨的压力仍在增大,产品竞争优势被逐渐削弱,与过去相比,出口难度日益加大。目前与以往相比,劳动力供给已变成了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普通工人供给出现了“招工难”,“民工荒”和工资快速上涨同时并存的现象。
第二,我国劳动密集产品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学习东亚出口导向型战略的成功经验,开始进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在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展开竞争。与以往相比,出口型劳动密集产业对华转移已经大大减速,甚至出现了转向,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将企业转移到其他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
从数据分析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初级产品、资源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已经明显恶化,低技术制成品的竞争优势相对减弱,中技术制成品竞争优势明显增加。
第三,人民币升值过快,影响到企业出口积极性。
从2005年实施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了35%以上。人民币升值过快,对出口企业利润形成比较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出口积极性。汇率的较大变动使出口企业的订单减少,为规避汇率风险,不少出口企业不敢接长期订单。
从外部环境看,挤压出口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贸易环境有所恶化,对出口产生消极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产能过剩更加严重,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以低成本取胜的出口战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经贸环境。
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在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当中,我国外贸出口是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贸易摩擦从以发达国家为主向发展中国家扩散。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也在频频效仿,贸易壁垒层出不穷、花样翻新,涉及的产业在不断扩大。欧盟经济温和衰退给全球贸易和产出带来负面影响,并给新兴经济体出口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除采用反倾销、反垄断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外,还试图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减排规则、技术标准、劳工标准、社会责任等来强化产业控制主导权,提高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和市场进入门槛,削弱发展中国家产品出口竞争力。
第二,出口结构升级遭遇发达国家的打压。
目前为止,我国与发达经济体总体上是互补性的分工关系,随着我国出口结构向资本技术密集产品升级,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正面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对中国的追赶,美国可能在贸易保护、市场开放、汇率、知识产权、劳动与环境标准等多个领域发难,遏制我国出口结构升级。
比较优势仍将支撑未来出口增长
从发展趋势看,各种叠加因素仍将对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压力,弱势增长的态势难以根本性改变,但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比较优势仍将推动出口增长。
第一,影响外贸发展的外部环境仍难有明显改善。
从发展趋势看,高债务、高失业率将成为西方国家短期内难以摆脱的困境,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仍较严峻,不确定因素和不稳定因素仍将影响出口增速的快慢。
第二,劳动密集型产品将面临来自发展中国家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减少,外贸难以再现前些年20%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从国际竞争力看,与以往相比,我国出口型劳动密集产业对华转移已经大大减速,有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将企业转移到其他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开始进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际市场,在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领域展开竞争。从数据分析看,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初级产品、资源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已经明显恶化,低技术制成品的竞争优势相对减弱,中技术制成品竞争优势明显增加。
第三,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有可能进一步加剧。
在经济复苏没有明显起色的情况下,一些国家为缓解就业压力,对外采取部分关闭国内市场的办法,扶持本土产业,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投资活动。一些国家将对新兴产业领域的跨国投资态度保守,想方设法加以限制。在选举政治的催化下,部分国家经贸政策甚至出现“去全球化”的危险倾向。
第四,推动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增加。
从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看,由于美国继续维持量化宽松政策,将引发更多国家出台新的经济刺激政策,未来国际市场通胀预期抬头,将推动商品价格上涨。同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有增多的趋势,自然灾害造成的供应紧张在2014年一季度将会继续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构成冲击,再加上国际政治局势动荡的影响,估计未来世界商品价格有逐步走高的趋势。
尽管新形势下出口面临的挑战不容低估,但我国对外出口的优化升级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一,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向新兴市场出口仍有较大商机。
尽管未来全球经济增长难以乐观,但新兴经济体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其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对中国生产的产品产生强劲需求,如电力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如高铁)、移动通信设备等。
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我国资本技术密集的产品技术水平还会略低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但价格更低,性价比具有优势,这一特性决定了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
第二,整合全球资源仍有发展的战略机遇。
我国外汇充裕,企业盈利状况良好,国际化经营的动力与能力日益增强。与之相比,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企业出现了资金链紧张的压力,经济复苏迟缓,企业市场价值低估。在新形势下我国企业可以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通过对外投资并购,获取境外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品牌和国际销售渠道,这将大大提升我国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提高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
第三,加速技术进步会迎来新的出口商机。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一枝独秀,市场前景更加诱人,跨国公司纷纷调整对华战略,向中国加速转移先进制造活动、区域总部、研发和生产性服务活动,全球人才也出现了向我国加速流动的新趋势。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低迷,美国等发达国家放松高技术进口管制,制成品价格回落,我国进口先进技术机会更多、成本更低,这有利于我国提高“引进来”的质量与水平,加速国内技术水平的提高。
新形势下打造出口竞争新比较优势
未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求我们趋利避害,调整外贸发展战略。
第一,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外贸企业要从全球市场视角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一方面从生产加工环节向产品研发、设计、品牌推广等高附加值的环节延伸产业链;另一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鼓励引导,规范市场秩序。鼓励流通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联合等方式整合外贸进出口公司、中小加工贸易企业,形成有实力的内外贸一体化流通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通过整合,可以借助外贸进出口公司对国外市场的了解,推动流通企业集团“走出去”,推动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实现内外联动。
第二,提高创新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要着眼长远,充分利用市场环境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要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向程度,培育品牌,重视营销网络和研发设计,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继续稳定和扩大中国出口在国际市场中份额,发挥进口对结构调整的支持作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要大力改革国有大型企业,增强其创新动力,将其改造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要改革行业准入制度,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进入资本技术密集产业,扶持其开展国际化经营,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第三,大力开拓新兴市场。
以成套设备为重点,加大对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扶持力度。综合利用外交、工程承包等多种手段,加大资本技术密集产品的出口促进力度,大力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并逐渐向发达市场渗透。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增强外贸长远发展后劲。
第四,高度重视我国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设备进口。
要调整目前对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有序降低贸易保护,打破垄断,大力鼓励平等竞争,关键是要推进国内市场化改革。通过引进高端技术装备等,逐步形成我国自主的研发制造能力,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同时,通过扩大某类商品的进口,激发该类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从而促进出口。
第五,密切跟踪形势变化,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帮助企业克服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困难,努力将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全力以赴稳定外贸增长。
第六,提升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发展基础条件。
改革教育体制,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技术工人的重要性,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培育一大批技能型的产业工人。加大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投入,力争尽早突破技术瓶颈。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