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仍是亚太地区经济发动机
发表时间:2014-01-15 发表评论
随着发达国家逐步走出2008年金融海啸的阴霾,未来12个月内,亚太地区的经济将逐渐复苏。虽然美国及其他地区政府逐步削减债券购买规模,对亚太地区有附带影响,但亚太地区的贸易前景及贸易融资仍以加速度恢复。
亚太地区应根据这些情况调整2014年的合同谈判策略、融资策略,及应对危机的策略。稍后将会对此作更详细的讨论,不过,在此之前有必要先总体展望一下该区域的情况。
有些人士认为,随着部分央行将货币政策打回原形,亚太地区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效应将增加汇率风险的危害性。然而,根据我们的预测,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状况日趋好转,企业破产的情况将有所缓解。就全球范围内正式宣布的企业破产情况而言,亚太地区是破产率最低的,今后12个月这种态势预计将持续。
但是,在此种环境下,国家和企业为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新的战略计划。事实上,亚太地区正迎来一种新的发展周期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3S周期模式——稳固、可持续,但相对缓慢。
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将极大地促进世界GDP的增长,贡献率将继续维持在50%-60%的极高水平。该地区由五大经济区组成,其中包括“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日本与韩国)、大中华区(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东盟五国”、南亚(印度及其邻国)以及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虽然亚太地区仍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中国也仍将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亚洲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过去十年(5%)将放缓(每年4.7%),经济增长也将更具有可持续性,本地区内的贸易更具有活力,为整个地区的发展起到缓冲作用。
与此同时,亚太地区面向发达国家的出口一直很疲软,这很可能会牵制该地区的发展,至少初期会影响亚太地区的发展。而欧元区则是经济发展形势比较乐观的区域之一,虽然欧元区才刚刚走出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估计也比较乐观,因为中国目前正在努力进行历史性的经济结构调整。
如上所述,在这个充满危机的经济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投资增速普遍放缓,预计中国2014年GDP增速较去年同期将下降至7.5%,我们预期中国能实现平稳过渡。部分人士对银行业的发展状况表示担忧。不过,政府部门有很多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难点是减少过度投资。
2014年,中国的进口额预计将达到2100亿美元,其中电子元件的需求仍是最大的,能源则继续位列第二大进口产品。中国的这种市场需求将为各地区乃至全世界带来广泛的影响。
由于中国政府目前主要依靠房地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而非依靠投资实体经济,中国的结构调整政策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我们坚信,在未来的一年中,外需仍将成为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并将带动来年GDP实现7.5%的增长目标。新政府也为中小企业、出口单位和战略产业( 如可再生能源和创新型高附加值 产业)提供了支持,这一措施也将对GDP的增长逐步产生影响。
过去一年,中国企业破产率较低,近乎稳定。2014年,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企业破产率可能增加两个百分点,略有上升。
短期内,在有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刺激下,日本仍将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国家。不过,如果日本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因政府削减债券购买规模而有所调整,日本的经济活力也将受到影响。
另外,为增加收入和遏制公共融资,日本政府有意在明年4月份将消费税由5%增至8%,此外,日本政府还发布了其他一些税收削减刺激措施。虽然这些措施总体来说是好的,但短期内仍可能影响经济增长。
日本上次增加增值税是在1997年(从3%增至5%),那次情况不是很乐观,随后家庭消费急剧萎缩。这一次,尽管这些措施可能会阻碍家庭消费增长,我们预计家庭消费仍将增长,但增速会放缓。考虑到日本的巨额公共债务,该国很可能会采取其他措施来削减公共开支。
2014年,日本将依赖于外贸来拉动经济发展,由于竞争力的提高和日元的贬值,2014年,日本的出口额有望增加7%。
总的来说,随着外贸继续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新加坡这些投资中心的GDP增速分别有望上涨3%、3.5%和3.8%,全球需求也将增加。
就东盟(ASEAN)而言,马来西亚的经济前景比较乐观。2014年,随着出口额恢复,马来西亚的GDP增速预计将增至4.6%,人们对财政整顿的 信心也有望增强,商业投资额也将增加,但增速趋缓。马来西亚的出口额预计将增至240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一的需求来自中国,电子和能源公司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2014年,新加坡的出口额预计将增至650亿美元,而印尼、马来西亚和中国将是新加坡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三个出口对象。主要的出口产品为电子产品、能源和化学品。2013年这三个国家的破产企业急剧减少,2014年这三个国家的企业破产率预计将继续有所下降。
至于韩国和新西兰,随着拖欠债款的锐减,企业破产率将急剧下降;澳大利亚的企业破产率则会有所适度上升。韩国的拖欠债款(唯一真正的“破产”指标) 较2013年预期出现明显下降(减少了13%),该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得益于强劲的国内需求和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新西兰也是如此。澳大利亚2013年的企业破产率维持在3%的范围内,而其经济增长则依赖于弹性较大的贸易(也可以说是较疲软的贸易)。
这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出现了持续增长的情况,这得益于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当然对外贸易依赖中国的再平衡机制。
就经济前景而言,亚太地区似乎普遍比较乐观。然而,在贸易增长背后,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亚太地区很可能会制定更复杂的贸易融资政策。破产率的下降表明,这一进程已经开始。贸易信用保险(TCI)已开始对经济中心(如香港和新加坡)产生影响。
为有效地降低风险,制造业、贸易和服务供应商开始越来越依赖于信贷销售,而不再寄希望于安全条款,如信用证(LCs)这种亚洲交易的传统模式。
这种新趋势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最大的资产就是“应收账款”,这一资产通常占到公司总资产的三分之一。贸易公司的董事敏锐地发现,公司的信用状况(其中包括客户信用)一旦出现恶化,就会造成显著的影响,中小型企业更是如此。
据估计,三分之一的款项会出现拖延的情况,对现金流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可靠的供应商和客户信用记录,并办理违约险。在这个饥渴的市场中,为保障应收账款、胜过竞争对手,信用保险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亚太地区应根据这些情况调整2014年的合同谈判策略、融资策略,及应对危机的策略。稍后将会对此作更详细的讨论,不过,在此之前有必要先总体展望一下该区域的情况。
有些人士认为,随着部分央行将货币政策打回原形,亚太地区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效应将增加汇率风险的危害性。然而,根据我们的预测,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状况日趋好转,企业破产的情况将有所缓解。就全球范围内正式宣布的企业破产情况而言,亚太地区是破产率最低的,今后12个月这种态势预计将持续。
但是,在此种环境下,国家和企业为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制定新的战略计划。事实上,亚太地区正迎来一种新的发展周期模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3S周期模式——稳固、可持续,但相对缓慢。
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将极大地促进世界GDP的增长,贡献率将继续维持在50%-60%的极高水平。该地区由五大经济区组成,其中包括“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日本与韩国)、大中华区(中国大陆及港澳台)、“东盟五国”、南亚(印度及其邻国)以及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虽然亚太地区仍将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中国也仍将是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亚洲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过去十年(5%)将放缓(每年4.7%),经济增长也将更具有可持续性,本地区内的贸易更具有活力,为整个地区的发展起到缓冲作用。
与此同时,亚太地区面向发达国家的出口一直很疲软,这很可能会牵制该地区的发展,至少初期会影响亚太地区的发展。而欧元区则是经济发展形势比较乐观的区域之一,虽然欧元区才刚刚走出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估计也比较乐观,因为中国目前正在努力进行历史性的经济结构调整。
如上所述,在这个充满危机的经济中,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投资增速普遍放缓,预计中国2014年GDP增速较去年同期将下降至7.5%,我们预期中国能实现平稳过渡。部分人士对银行业的发展状况表示担忧。不过,政府部门有很多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难点是减少过度投资。
2014年,中国的进口额预计将达到2100亿美元,其中电子元件的需求仍是最大的,能源则继续位列第二大进口产品。中国的这种市场需求将为各地区乃至全世界带来广泛的影响。
由于中国政府目前主要依靠房地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而非依靠投资实体经济,中国的结构调整政策将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影响。我们坚信,在未来的一年中,外需仍将成为贸易增长的主要动力,并将带动来年GDP实现7.5%的增长目标。新政府也为中小企业、出口单位和战略产业( 如可再生能源和创新型高附加值 产业)提供了支持,这一措施也将对GDP的增长逐步产生影响。
过去一年,中国企业破产率较低,近乎稳定。2014年,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企业破产率可能增加两个百分点,略有上升。
短期内,在有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刺激下,日本仍将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国家。不过,如果日本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因政府削减债券购买规模而有所调整,日本的经济活力也将受到影响。
另外,为增加收入和遏制公共融资,日本政府有意在明年4月份将消费税由5%增至8%,此外,日本政府还发布了其他一些税收削减刺激措施。虽然这些措施总体来说是好的,但短期内仍可能影响经济增长。
日本上次增加增值税是在1997年(从3%增至5%),那次情况不是很乐观,随后家庭消费急剧萎缩。这一次,尽管这些措施可能会阻碍家庭消费增长,我们预计家庭消费仍将增长,但增速会放缓。考虑到日本的巨额公共债务,该国很可能会采取其他措施来削减公共开支。
2014年,日本将依赖于外贸来拉动经济发展,由于竞争力的提高和日元的贬值,2014年,日本的出口额有望增加7%。
总的来说,随着外贸继续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新加坡这些投资中心的GDP增速分别有望上涨3%、3.5%和3.8%,全球需求也将增加。
就东盟(ASEAN)而言,马来西亚的经济前景比较乐观。2014年,随着出口额恢复,马来西亚的GDP增速预计将增至4.6%,人们对财政整顿的 信心也有望增强,商业投资额也将增加,但增速趋缓。马来西亚的出口额预计将增至240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一的需求来自中国,电子和能源公司将成为主要受益者。
2014年,新加坡的出口额预计将增至650亿美元,而印尼、马来西亚和中国将是新加坡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三个出口对象。主要的出口产品为电子产品、能源和化学品。2013年这三个国家的破产企业急剧减少,2014年这三个国家的企业破产率预计将继续有所下降。
至于韩国和新西兰,随着拖欠债款的锐减,企业破产率将急剧下降;澳大利亚的企业破产率则会有所适度上升。韩国的拖欠债款(唯一真正的“破产”指标) 较2013年预期出现明显下降(减少了13%),该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得益于强劲的国内需求和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新西兰也是如此。澳大利亚2013年的企业破产率维持在3%的范围内,而其经济增长则依赖于弹性较大的贸易(也可以说是较疲软的贸易)。
这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出现了持续增长的情况,这得益于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当然对外贸易依赖中国的再平衡机制。
就经济前景而言,亚太地区似乎普遍比较乐观。然而,在贸易增长背后,为适应时代的发展,亚太地区很可能会制定更复杂的贸易融资政策。破产率的下降表明,这一进程已经开始。贸易信用保险(TCI)已开始对经济中心(如香港和新加坡)产生影响。
为有效地降低风险,制造业、贸易和服务供应商开始越来越依赖于信贷销售,而不再寄希望于安全条款,如信用证(LCs)这种亚洲交易的传统模式。
这种新趋势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最大的资产就是“应收账款”,这一资产通常占到公司总资产的三分之一。贸易公司的董事敏锐地发现,公司的信用状况(其中包括客户信用)一旦出现恶化,就会造成显著的影响,中小型企业更是如此。
据估计,三分之一的款项会出现拖延的情况,对现金流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可靠的供应商和客户信用记录,并办理违约险。在这个饥渴的市场中,为保障应收账款、胜过竞争对手,信用保险是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稿件来源:香港《南华早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