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丰:外贸增速放缓将成常态
发表时间:2014-01-21 发表评论
新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增至25.83万亿元人民币,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低于年初制订的增长目标(8%)。
这已是我国外贸增幅连续第二年未能实现预定目标(2012年实际增幅为6.2%,增长目标为10%)。
综合形势判断,我们认为外贸增速放缓在所难免,其直接诱因主要包括:其一,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主要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外部需求萎靡不振;其二,中日双边贸易因外交争端人为掣肘不升反降,2013年双边贸易总额同比下降5.1%;其三,我国进口商品需求弹性普遍较小,人民币连续升值对于进口的促进作用难以抵消其对出口负面影响。
即使上述诱因出现反转(譬如全球经济转暖),我国外贸总体走向也很难再像以往那样高歌猛进,其增速放缓受以下两项长期性、根本性态势制约,未来将成常态:
就需求端来看,经过连年高速发展,我国强大的加工生产能力已经逼近全球中低端产品需求极限,截至目前已有至少220种主要商品产量高居世界第一,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家用陶瓷占50%以上,与此同时,又由于我国商品出口中的50%以上以加工贸易方式实现,因此,在外部市场趋向饱和的同时,进口增长空间其实也很有限。
就供给端来看,我国出口连年高增长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以简单劳动力为代表的初级要素价格低廉,但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的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加剧,更重要的是,中国15-29岁年轻劳动力总量近来已经见顶下降,全部劳动年龄人口很快也将在2015年左右见顶下降,由此再结合经济连年高增长必然要求的国民福利同步增长,共同引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过去两三年间每年激增15%-20%,而发展程度更低的国家,则因为基础设施改善等不断加入竞争者行列。
上述两项基本态势不仅难以逆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本身就是发展追求的结果之一(譬如工资成本上升)。对于外贸增速放缓这一客观趋势,以往或者通过加大出口退税力度等强行提振出口,由此加剧福利外流,或者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等弥补出口动力衰减,真正值得警惕的是,由此将进一步拉低整体效率。
当然,正视外贸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听之任之,真正的应对之策,还是要在充分认识基本面变化的基础上,一则在需求端,通过提振内需打通内外部市场,再则在供给端,通过产业升级,接续“中国制造”竞争力。
这已是我国外贸增幅连续第二年未能实现预定目标(2012年实际增幅为6.2%,增长目标为10%)。
综合形势判断,我们认为外贸增速放缓在所难免,其直接诱因主要包括:其一,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显现,主要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外部需求萎靡不振;其二,中日双边贸易因外交争端人为掣肘不升反降,2013年双边贸易总额同比下降5.1%;其三,我国进口商品需求弹性普遍较小,人民币连续升值对于进口的促进作用难以抵消其对出口负面影响。
即使上述诱因出现反转(譬如全球经济转暖),我国外贸总体走向也很难再像以往那样高歌猛进,其增速放缓受以下两项长期性、根本性态势制约,未来将成常态:
就需求端来看,经过连年高速发展,我国强大的加工生产能力已经逼近全球中低端产品需求极限,截至目前已有至少220种主要商品产量高居世界第一,其中激光视盘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收录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家用陶瓷占50%以上,与此同时,又由于我国商品出口中的50%以上以加工贸易方式实现,因此,在外部市场趋向饱和的同时,进口增长空间其实也很有限。
就供给端来看,我国出口连年高增长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以简单劳动力为代表的初级要素价格低廉,但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的环境资源约束日益加剧,更重要的是,中国15-29岁年轻劳动力总量近来已经见顶下降,全部劳动年龄人口很快也将在2015年左右见顶下降,由此再结合经济连年高增长必然要求的国民福利同步增长,共同引致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在过去两三年间每年激增15%-20%,而发展程度更低的国家,则因为基础设施改善等不断加入竞争者行列。
上述两项基本态势不仅难以逆转,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本身就是发展追求的结果之一(譬如工资成本上升)。对于外贸增速放缓这一客观趋势,以往或者通过加大出口退税力度等强行提振出口,由此加剧福利外流,或者通过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等弥补出口动力衰减,真正值得警惕的是,由此将进一步拉低整体效率。
当然,正视外贸增速放缓,并不意味着听之任之,真正的应对之策,还是要在充分认识基本面变化的基础上,一则在需求端,通过提振内需打通内外部市场,再则在供给端,通过产业升级,接续“中国制造”竞争力。
稿件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