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总量今年超过美国靠谱吗?
发表时间:2014-04-30     发表评论

  周三有不少报道说中国经济规模有望在今年超过美国,至少用一个指标衡量是这样。

  这个消息恐怕会让很多人惊讶,因为司空见惯的说法是中国经济要到本世纪20年代或更晚的时候才会超美。

世界银行(World Bank)国际比较计划(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 简称ICP)周三公布了最新的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各经济体规模,暗示中国经济的实际体量比过去认为的更大。

  但实际上,人们根本用不着意外。常规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排名是将一国GDP按市场汇率转换为美元后进行比较的。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经济规模超过16万亿美元,是中国的两倍。按照这个标准,中国经济再过10年甚至更久也赶不上美国。
  一些经济学家已经指出了这种比较方法的误导性,因为并未考虑汇率波动因素。如果你和美国财政部一样认为人民币被低估,那么以美元计算的中国GDP就低估了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同理,只因为一国货币兑美元低估10%,并不代表这个国家的相对经济规模萎缩了10%。

  国际比较计划采用的另一项衡量经济规模的指标是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简称PPP)。购买力平价汇率对各国商品和服务的成本差异进行调整。该指标反映的是,在不同的国家购买同一商品时,要实现两国货币的购买力相等,汇率应处于怎样的水平。

  由于商品(特别是非贸易商品)在工业化国家的生产成本要高得多,按PPP汇率进行的GDP对比通常会推高较贫穷国家经济的相对规模。实际上,资金进一步流向发展中国家。

  PPP可以有效反映发展中国家拥有的隐藏优势。举例来说,中国政府的养兵成本比美国要低得多。来自富裕国家的游客到贫穷国家旅游消费时,就能直观地感受到PPP,他们会想:天呐,美元在这里好值钱。

  但PPP概念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无法以PPP货币购买导弹、船只、iPhone和德国汽车。购买这些东西,中国必须按市场现行汇率支付。这就是为什么汇率估值在对比国家实力时会显得更加重要的原因。

  国际比较计划基于PPP的数据显示,按PPP指标衡量,2011年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2011年的数据是记者可以查阅到的最新数据。2011年中国的经济规模相当于美国的87%,前一次调查是在2005年,当时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只相当于美国的43%。

  按PPP计算2014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这一预测是根据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增长相对较快的情况做出的。

  不应为此感到惊讶。2010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时就曾引发轰动。但如果以基于PPP的指标衡量,中国经济在10年前就已达到了这个里程碑。根据国际比较计划的排名,印度如今已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但印度的名义GDP仅排在全球第10位。

  当然,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正不断上升,而且这一过程已持续数年。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势必会用PPP数据向美国和欧洲施压,要求欧美让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简称IMF)等国际金融机构的更多决策权。

  不过,就像看待所有数据一样,人们也有理由谨慎看待基于PPP的测算。首先,这是一个统计结构,其基础是对许多国家一篮子商品的复杂调查。IMF就指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统计错误。国际比较计划在周三的报告中称,在使用该项目的数据比较不同规模的经济体时,有上下15%的误差。

  一些经济学家相信,用市场汇率计算出的名义GDP能更好地衡量一个国家的民众及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

  此外,还有经济体的相对人口这个重大问题。毫不奇怪,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在许多方面都在追赶美国。但美国的人口数量只有中国的大约四分之一。

  IMF前官员、目前是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Inc.)驻香港经济学家的施瓦茨(Stephen Schwartz)说,不难想象人口越多的国家会有更高的产值。他说,如果按人均单位衡量,中国依然非常贫困。

  的确如此。以国际比较计划的人均数据排名,中国排在第99位,印度排在第127位,美国位列第12,说明美国的生产率和相对财富要高得多。

稿件来源:道琼斯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