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制定中
发表时间:2014-06-12     发表评论

  6月7日至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就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引导产业合理有序转移等工作,赴河北省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期间,朱宏任主持召开了京津冀三地产业转移座谈会,来自京津冀三省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朱宏任表示,京津冀三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研究制订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搭建产业对接平台,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和有序转移。

  将拟定产业转移标准和原则

  根据会议讨论情况,三地将梳理本地区产业发展的要素保障情况、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拟转移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以及每个领域转出的标准和原则。

  据悉,工信部还将按照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指导目录确定的方向和重点,打造区域性的产业转移对接平台,探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产业转移工作模式。

  产业转移的承接方,河北与天津也在抓紧部署。

  作为控制产能过剩和减少污染的重中之重,河北经济付出不小的代价。今年第一季度,河北省GDP增长率跌至4.2%,为近几年的最低值。

  6月10日,周本顺在邯郸市调研时强调,调整经济结构、化解过剩产能要坚定不移,但调结构不能让经济增长滑出合理区间,要经过调整争取上大于下、进大于退、增大于减。

  面对京津冀的产业转移的机遇,河北把着眼点放在吸引人才上,进而通过人才带动产业的引进。

  周本顺强调,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河北要重点瞄准京津人才、科技优势做文章。要充分认识到,引进一个人才,就是引进一个企业;引进一个团队,就是引进一方产业。

  天津市距离北京最近的武清区,也在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截至目前,武清在京召开专题招商推介会103场,吸引471家北京企业入驻,吸引资金90.7亿元。

  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在会见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时表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交通起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要在交通运输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加快构建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将区位、港口、先进制造业等优势有效迭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积极主动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梯度转移

  对于产业转移的难点,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安树伟认为,北京是转出方,天津、河北是承接方,现实问题就是高端产业北京不愿意放,河北也承接不住,低端的天津、河北不愿意要。

  为了解决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产业承接地之间盲目竞争、产业无序流动和落后生产能力转移等问题,工信部曾经推出《产业转移指导目录(2012年本)》(以下简称《转移目录》)。

  在当时各地上报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材料中,存在着各地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方向过多过全、对本地区需调整的产业定位不清、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不明确等问题。

  基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转移目录》在确定各地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时,充分考虑了地方发展需求,又与各地“十二五”规划进行了衔接。

  《转移目录》中,将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机械等10个产业门类列为北京市重点承接发展的产业,共77条;明确天津重点承接发展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机械等12个产业门类,共88条;提出河北省重点承接发展机械、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化工、电子信息等12个产业门类,共93条。

  “从产业转移来讲,需要形成一个梯度规律,从高梯度转移到低梯度,北京的高端产业,比如高新技术里的加工制造环节,要往河北的石家庄、唐山转,再由唐山往周边的秦皇岛、沧州等地转移,由石家庄往邯郸、邢台、衡水、保定等地转移,研发环节还是要留在北京。”安树伟介绍。

稿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