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尚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助避免实际汇率持续高估
发表时间:2014-10-31     发表评论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魏尚进认为,汇率市场化改革有助避免产生实际汇率持续高估的风险,其目的既非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也非获得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

  他日前在北京举行的金融街论坛上表示,二战以来的发展中国家历史表明,实际汇率在多数情况下失衡的方向是高估,而非低估。实际汇率高估往往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表现、金融稳定非常负面的因素。

  “汇率市场化的改革非常重要,主要的目的是防止实际汇率出现高估的情况。今天的中国可能还没有,但是如果不注意的话,很可能不出10年会出现这样的风险。”魏尚进说。

  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9月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指数环比续升2.27%至115.99,创出历史新高,且增速创下自2010年5月以来的逾四年新高。

  但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在同一场合表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包括稳步推进汇率的市场化,做好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管理,以使得市场机制、汇率和利率更加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我们希望达到的理想境界就是国际收支大体平衡。”他说。

  数据显示,中国今年三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较二季度大幅扩大,与同期经常项目顺差规模不相上下,显示中国国际收支更趋向平衡的方向。

  与趋于平衡的国际收支相对应的是,人民币汇率在三季度的波动幅度亦有所上升。今年三季度,人民币即期汇率最高触及6.1252元,最低报6.2171元,波峰相对波谷的升值幅度为1.5%,相较二季度1.32%的波幅有所扩大。

  魏尚进分析指出,国际收支平衡与否,由一个国家的总储蓄和总投资情况决定,进而又由一系列的结构性因素决定。如果要通过实行名义汇率制度、通过干预实际汇率强制令国际收支平衡,反而可能对经济造成伤害。

  “名义汇率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经常帐户作用不是很大,有很多国家过去一二十年基本都是浮动汇率,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经常帐户的平衡。”他以日本和瑞士为例指出。

  魏尚进并指出,汇率市场化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获得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对于多半发展中国家而言,“三元悖论”通常的政策解释并不成立。经验表明,即使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如果没有资本管制,浮动汇率制度并不会带来自主的货币政策。

稿件来源:路透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