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对人民币单日大跌过度解读
发表时间:2014-11-26     发表评论

  在人民币汇率遵循一篮子货币的调节机制之下,仅以人民币兑美元的单日大跌,而预言人民币将走向贬值通道,显然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在央行宣布降息后的第一个交易日,11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大幅下跌,收盘时暴跌近200个点,创下近两个月的最大单日跌幅。

  人民币兑美元发生罕见的单日暴跌,立即引发了市场恐慌,路透社甚至援引分析师观点认为,“此前由于中国经济相对稳定以及人民币资产的高收益,吸引大量热钱流入,但降息使得这一吸引力下降,投资者可能会担忧继续持有人民币的风险增大。”
  路透社此论有杞人忧天之嫌。事实上,如果将11月24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暴跌,置于一个较长的历史周期中进行考量、并结合此前降息对人民币汇率的阶段性影响,我们就没有必要对此过度解读。

  从中长期来看,回顾人民币汇率改革后的整体走势,自2005年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高达近30%。尽管近两年来,伴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美联储逐步退出QE,人民币兑美元多次出现震荡走低的现象,但是,其整体趋势并没有明确发出逆转的信号,只不过从此前多年的单边升值态势,转变为近两年的双边震荡格局。故而,对于人民币兑美元的短暂暴跌,我们不仅没有必要过度解读,而且,如果我们从近十年人民币大幅升值近30%的角度看,当下人民币反而有适度贬值的必要。

  而从短期来说,降息或许可以造成人民币汇率单日或数日的走低,但是,如果观察近一到两个月而并非仅短短数日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其实,两者的关联度,并不如我们想象般那样刚性。比如,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央行连续降息合计0.5%,但是,在短短的降息之后,人民币汇率走势即迅速熨平,相比2012年6月和7月的连续降息,2012年6-7月人民币兑美元的整体走势,不仅没有下跌,相反,人民币兑美元反而微涨了12个点。

  结合央行今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实践,面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持续不振,今年以来我国央行已陆续启动了SLF、PSl、MLF等一系列定向宽松政策,近期还推出了降息政策。但是,我们却发现,在我国货币政策逐步宽松已明之下,外商直接投资(FDI)并未发生大幅下降,今年1-10月我国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为958.8亿美元,相比2013年同期仅下降1%。为何我国货币政策转宽松而FDI却没有发生大降?这是因为,环顾当下全球,经济不景气并非我国独有,相比当下欧元区、日本以及绝大多数新兴经济体,我国整体经济面反而更具抗风险特征——同为“金砖五国”之一,印度卢比和巴西雷亚尔在过去四年间贬值高达30%左右即是明证。

  因此,在人民币汇率遵循一篮子货币的调节机制之下,仅以人民币兑美元的单日大跌,而预言人民币将走向贬值通道,显然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没有必要对人民币单日暴跌过度解读,在全球经济整体陷入衰退之境时,我们不仅不宜枉自菲薄,反而应透过比较优势寻找信心,并通过加速推进深层次经济改革,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释放制度红利,从而尽快助推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杨国英(财经评论人)

稿件来源:新京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