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通胀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更多刺激性措施十分必要
发表时间:2014-12-03    作者:杨博 发表评论

  眼下包括欧洲、日本、中国在内的多个经济体通胀率出现下行趋势,低通胀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并带来通缩风险。在此情况下,更多的刺激性措施十分必要,预计欧洲、日本和中国将进一步实施宽松政策,美联储和英国央行也不会急于加息。

  欧元区11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0.3%,创五年来新低。日本10月核心CPI涨幅降至七个月来低点。截至10月,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已连续32个月负增长,CPI涨幅也回落至2%以内。

  美国经济今年以来的表现虽称得上“一枝独秀”,但通胀持续低位徘徊的压力并未减轻。美联储青睐的通胀指标个人消费开支价格指数在10月同比增长1.6%,为连续第30个月低于2%的目标水平。尽管失业率降至六年低点,但薪酬增长仍缓慢,10月平均时薪环比仅增长0.1%,同比增长2%,不及预期。近期美国公布的消费开支和企业投资数据表现平平,显示全球最大经济体相对强势的复苏并未激发足够需求。

  造成本轮全球通胀走低的因素包括多个方面。首先,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主要经济体经济结构性调整不到位,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内生增长动力疲弱。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欧元区GDP环比仅增长0和0.2%,增长迟滞遏制消费需求,从而导致企业订单减少,企业为促销而被迫降价,则进一步加大物价下行压力。其次,国际油价大跌并带动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令欧洲、中国等面临的输入性通缩压力骤升。

  历史经验表明,通缩一旦成真,危害甚广。首先,通缩前景带来的不确定性会抑制投资和消费,企业为减少亏损而降低开支,消费者也因价格走低的预期而推迟消费,囤积资本,造成总需求不足。企业将通过削减成本来维持运营,这可能使已经企稳并逐步回落的失业率水平重抬升势。

  其次,通缩将加大债务人的实际债务负担,令债务违约及企业破产风险上升。第三,通缩会抬高实际利率水平,导致企业借款成本上升。

  目前,全球采取协调措施对抗通缩风险已迫在眉睫,更多的财政和货币宽松政策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本周欧洲央行将召开年内最后一次议息会,有可能对实施全面的量化宽松措施作出进一步表态,即便现在不采取实际行动,该行最迟到明年初也会“入市”。日本央行也会在未来继续注入流动性。刚刚结束资产购买项目的美联储,即便在政策方向上已经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分道扬镳,但也不会很快启动加息进程。整体来看,在货币政策方面,宽松仍是主流。

  更重要的是,各国亟需进一步加快结构性改革步伐,解决产能过剩等问题,着力激发内部需求,通过巩固和改善经济基本面创造经济增长的活力。这才是彻底摆脱通缩,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

稿件来源:中国证券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