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间抬杠甚至对簿公堂常有,但行业大佬与官方公开对骂着实罕见。近日官方的一份网络正品调查引爆了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与工商总局之间的一场大战。
1月23日,工商总局发布了一份网络调查——《工商总局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淘宝网的样本数量分布最多,但其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淘宝炮轰工商总局“吹黑哨”
这份报告让淘宝“怒火中烧”。1月27日,其微博官方账号以一个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的口吻言辞激烈地炮轰工商总局,并点名指责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吹黑哨”。
“我们接受神一样的存在,但我们看不懂的是,屡次抽检和报告中,不同的标准和神一样的逻辑——尊敬的工商总局网络监管司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
公开信提到,工商总局此次调查抽检了92批次商品,某电商只抽查了1件,得出了正品率为零的结论,另一家电商抽取了3件,得出了正品率100%的结论,而淘宝抽取了51件商品,得出了正品率37%的结论。淘宝强调其日均在线商品总量超过10亿件,是拥有数百万商家经营的大平台,“居然是和自营的B2C商家放在同一纬度比较,如果不是疏忽,那一定是故意。”
淘宝还抗议刘红亮的市场抽检程序违规。其提到,根据规定,抽样检验应应当保证被抽样人的复检申诉权利,但是在两次抽检中,许多卖家并没有收到抽检结果通知,也没有告知当事人有申请复检的权利,就直接向社会公开,“显然程序失当” 。
比上述这些更令人吃惊的是,这封公开信甚至指责刘是“伐开心,打淘宝”,“开心了,也打打淘宝”,并反问:“这么神圣的行政执法授权给您,您使用公权力这么情绪化,真的好吗?”
全文如下:
工商总局强硬回击:傲慢自我陶醉
对于阿里巴巴的炮轰,工商总局不甘示弱,当晚国家工商总局新闻发言人表态称,抽查的数据并不是为了反映电商整体假货的环境有多差,而仅仅是一次抽查结果的数据,不能过度解读。
但此事还没完。28日上午工商总局再度抛出“重磅炸弹”,其公布了一份名为《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猛烈回击阿里巴巴。
白皮书称,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主体准入把关不严、对商品信息审查不力、销售行为管理混乱、信用评价存有缺陷、内部工作人员管控不严等5大突出问题,并对阿里巴巴集团提出相关工作要求。
这份白皮书其实是半年前一次内部座谈会的纪要。白皮书提到,2014年7月16日,网监司行政指导工作小组联合浙江省工商局、杭州市工商局(市场监管局)在浙江省工商局召开了行政指导座谈会,阿里巴巴集团主要负责人员及核心部门管理团队与会,接受行政指导。座谈会由网监司司长刘红亮主持。
“为了不影响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该座谈会以内部封闭的形式进行。鉴于目前监管情势,为廓清种种认知,现将行政指导座谈会有关情况如实披露。”白皮书显示。
当时工商总局对阿里巴巴提出的要求中有一条是,“守住底线,克服傲慢情绪。”其称,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市场主体,阿里系主要高管要有底线意识和底线思维”。
在“会议效果评估”中,网监司认为,此次行政指导座谈会基本达到此次行政指导预期目标。“使他们清醒认识到网络交易监管部门对阿里系网络交易平台长期存在的违法问题的严重关切和责备,从自我陶醉状态中清醒过来,促使他们切实提高了对问题严重性的高度关注和加快采取措施予以改进的紧迫感”。
淘宝删微博 声称将正式投诉
在工商总局回击后,淘宝网官方微博删除了《一个80淘宝网运营小二心声--刘红亮司长:您违规了,别吹黑哨!》的公开信。
28日下午,淘宝对工商总局的商品调查结果作出正式回应。其对监管追赶创新的难度表示理解,但提到“陈旧的思想和方法可能会扼杀创新,请不要将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淘宝最后表示,反对不作为、乱作为、恶作为。针对刘红亮司长在监管过程中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用错误的方式得到的一个不客观的结论,对淘宝以及对中国电子商务从业者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决定向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投诉。”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