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中纺圆桌•资源再利用”圆桌论坛:回收与分拣、技术路线、综合利用体系
发表时间:2015-06-16    发表评论

  中国第一纺织网6月16日消息(首席记者 marti 摄影 报道):今天(6月16日)上午,“中纺圆桌•资源再利用”论坛在上海兴荣温德姆酒店举行。论坛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此次论坛以“‘旧衣零抛弃’ 状况与实现途径”为主题,从政府、协会、企业和社会民众角度深入探讨了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与再利用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第一纺织网全程跟踪报导。

  在圆桌论坛环节,与会嘉宾就回收与分拣、技术路线、综合利用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以下为发言全文:

  孙淮滨:以上我们几位来自国家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针对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给我们提出了很多政府层面的设想规划目标政策建议,表示非常的感谢。下面我们进入本次论坛的企业层面的对话环节,我们今天特别请到了两类企业,一类是专门搞回收的,一类是专门搞综合利用的,他们分别是首先我们有请上海缘源实业公司董事长杨膺鸿董事长、南京中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立奎、宁波大发化纤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军、温州天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鼎缘防治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未锋。 

  我稍微做一个简单的开场,我们中纺圆桌论坛每次在举办各种论坛的时候我们都有这么一个对话的环节,今天我们请到的这些来自企业层面的直接在回收再利用一线的这些企业领导,我想请他们谈一下,这项事业当中他们的一些酸甜苦辣,也可以借次机会把他们的一些政策诉求在这里做一些表达,在这里首先请杨总,我们杨总面带微笑,他从事这项事业在国内是比较早的,他主要是搞回收的,他的回收箱就是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杨总这个项目作为回收项目非常好,因为大熊猫不光是国宝,而且憨厚可爱,人见人爱,会吸引老百姓消费者投入参与这个事业。因为在我们国家搞废旧纺织品的回收,旧衣的回收不像市场化的国家允许交易二级市场的买卖,我们目前没有这样的明确政策和法律规定,所以我们的旧衣服回收往往和一些公益献爱心、慈善有一个比较紧密的结合。现在我们经常在一些媒体上看到,衣旧情深、衣往情深,我们在旧衣回收的时候,我们往往和慈善公益,今天还来了全国妇联基金会的同志,他们做这个很有经验。下面我想请杨董事长您在搞回收的时候,您觉得最大的麻烦和困难是什么,您给我们直接说一下,您在这个方面做的很辛苦,也有很大的成绩,能不能用非常简练的语言做一些表达。

  杨膺鸿:非常感谢本届圆桌论坛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同时非常感谢中纺联的王会长、高会长,同时感谢今天到会的来自北京和全国各地的,还有上海市市委我们市政府相关部门,还有我们居委会党组织还有我们的媒体,还有我们来自于院校科研单位的领导和来宾。

  刚才我们的主持人问我,你最大的难点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最难的难点,就是政府没有立项的阶段,因为政府没有立项,这个项目就没有了公信力,大家了解,废旧衣服回收利用,在没有上海市政府立项之前,现状是什么?被我们走街川巷的小贩一统天下,当我从事试点的时候是最痛苦的时候,因为政府没有立项,我又在做废旧衣服的上门的推广也好,好听的就是宣传动员吧,是一个刚刚退休的一个老同志在做,你一个老人做废旧衣服回收利用。离不开我们生活当中对废旧衣服的去处的习俗认识,这是最痛苦的,这个阶段,我们市政府秉承传承了就是世博会,我们世博会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两型的转变的契机,我们抓住了。在世博会大家了解,世博会给了我们一个主题的印象,非常深刻。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确实是这么一个表达。为什么呢,我们上海市人口,2011年的时候是2300万人口,这是官方公布的数据,这几年我们每年净增的人口是一百万,现在上海常住人口2600万左右,世博会见证我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现状,但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比如说昨天晚上,我们有车子去接外地来的领导,路上堵了四个小时,这就是城市同时给我们带来的交通拥堵还有公共资源的分配不够,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紧张还有大家了解,给我们带来的是垃圾成山,我们上海居住了两千多万人口,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我们现在的生活垃圾每天的产生量,多达20800吨,远远超过了1985年设计好的垃圾堆放设计条件,所以我们上海市委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在我们市部会期间发起一个调研活动,同时世博会没有结束我们推出一个六十号文件,决定在前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源头拣量的活动,大家了解废旧衣服也是和垃圾分类进行了调研,我们发现在主分机构当中,废旧衣服占我们生活垃圾总量的2.55%,这个是我参与了世博会研究和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打的课题调研,这个数据还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所以我们看到我们的垃圾通过分类就可以实现减量的目标,一个抓手,就是说我们把回收的这些部分回收下来,好,通过五年走下来,我们去年我们在社区通过自放的熊猫,现在熊猫大家家喻户晓,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们通过这么一个形式把市民闲置不用的准备处理的丢进了我们的熊猫这个旧衣服的收集箱,它的效果展示,我和大家汇报一下,在我们熊猫入住的社区,垃圾的分类可以见证收集废旧衣服的收集箱里面没有其他的垃圾在其他的垃圾箱里面也没有见到其他的废旧衣服,在上海大城市我们可以完成垃圾分类的重任。今天我们中纺联在这里举办旧衣零抛弃是具有强力的思想性、导向性、规范性、方向性这些特征的项目,可以归结到一个相反的说法,就是旧衣零抛弃旗帜鲜明的引导我们整个社会应该走入旧衣零抛弃,而不能走入旧衣乱抛弃,旧衣零抛弃相对应的是什么呢?综合利用,它的综合利用要求就是我们要物尽其用,按照我们现在的循环经济的很时髦的一个说法,就是我们希望把旧衣服变成我们的纺织原料,或者变成非纺材料,这就是我们圆桌会议要达到的通过大家整个社会的舆论的宣传,通过企业界共同的努力来实现的这个目标,我是这么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  

  孙淮滨:杨总虽然说的面带微笑,我知道,他最难的经历很不容易,因为这里面要得到消费者老百姓的认可,来参与这个活动,但是更主要的,必须把这个项目作为政府的项目,这样才有公信力。第三我觉得箱子的摆放如何进入社区,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麻烦。现在都是社区管理,随随便便放一个箱子找你麻烦,还有旧衣服的安全性,真有人把衣服偷出来,我觉得我们董事长对于旧衣零抛弃的理解非常深刻,也丰富了旧衣零抛弃的思维,更主要的是导向性的东西。赵董事长是回收再利用的前辈了,他原来做金属材料回收再利用的,现在是跨界到纺织这个领域来,那次我们交流之后发现赵董事长很有思想,也很有做法,我们是不是请我们赵董事长发表一下感想! 

  赵立奎:非常有幸能够在我们国家把废旧纺织品回收当成一个战略计划战略目标的时候,我能够进入这样一个行业,作为行业新兵像大家学习,同时也努力实践。

  非常荣幸受到我们中纺圆桌论坛的邀请,参加这次会议,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位同行取经学习。

  刚才孙秘书长已经说了,我过去是做有色金属回收,是做废旧家电回收的,在两年前,了解到废旧纺织品在十二五期间,我自己感觉到,是首次提出来作为循环经济纳入到计划,我在退休就感觉到,退休以后就感觉到这个可以做一做,所以从去年成立了这么一个公司,试探着做废旧纺织品。一年来,应该说有酸甜苦辣有收获,在这样一个平台认识到这么专家和大家交流接触这么新兴的行业使我非常兴奋。

  我们这个公司是新的公司,是一个小公司。刚刚进入这个行业感觉到是一个大蓝海,一片前途光明,真正进来还是比较难的。首先觉得这个行业过去我觉得是小而散,小而乱,没有组织,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在国家要就大的战略方向方法的时候,如果我们可以站出来,能把区域市场理顺,能够把小而散小而乱走街串巷的形势用企业化来运作是一个方向。从国家层面有这个政策,但是到了省市废旧纺织品可能没有计划,我们不像上海这样重视,我们生活在南京目前没有把废旧纺织品当成市里面的重点来做,我们要找相关的部门,比如说城管、住建,要跟他们进行游说,使思想上达成共鸣,然后介绍到社区,到社区我们在合作,再去沟通,要和每个小区的物业让他们可以理解。我们目前做了一个小绿屋,小绿屋经过不断的做,由点带面的做,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目前我们感觉到,老百姓的积极参与,只要有正面的宣传,能够处理好服务好,感觉到问题不大。在我们这里,主要就是能够,我相信其他地区也是这样,从国家这个层面上战略的计划目标,应该要把它分解下去,要到各个城市作为一个战略目标作为一个计划,作为十三五的目标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把一个目标作为一句话的新闻一句话的口号,因为有实实在在的实施计划和政策。第二感觉到在我们进入这个市场这个行业以后,确实和一年前比,或者说两年前比,旧衣服废旧纺织品回收有时候已经很热,参与的人好象也很多,讨论了也很热闹,我感觉到别的行业一旦热的时候,一哄而上,最后造成大量的浪费,老百姓思绪也搞乱了,对行业造成损失,实际上有一些不太正面的东西产生。

  作为一个长期发展规划的企业来讲,不会这样做。但是往往会引起一些波折。从这个角度从国家角度行业的角度讲,怎么样把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从开始的时候规范好、布局好,这样会健康的可持续的在回收链上,参与者把事情做好,能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我们企业来讲,我们重点还是想在打造一个高效的便捷的回收体系,前面一位领导说了,应该是多元化的回收体系的建设,比如说用互联网,利用物联网怎么来构思,已经运行的就是采取的和基层政府合作和专业机构合作,目前已经在南京市的两个区和扬州市的两个区在运行,随着我们经济的运行,我们会一步一步的再放大,同时在互联网网络这一块的运行,我们要把这个工作做好,真正的做到便捷高效,覆盖面要大。我们想回收体系上面有这么一个想法,在南京周边区域设立回收的网络体系,比如说我们的物流半径,可能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今后在这个方面做,太长太远了,就要有别的点。再就是要做一个分拣中心,因为目前我们做的工作是,从分类来讲,从源头来从小区来做的,应该说有蛮好的效果,收上来的衣服是混杂性的,大杂烩什么都有,这个东西其实还是垃圾,怎样把收上来的各东西有效利用,分拣非常重要。目前我们正在筹建的或者已经在做的分拣中心已经在弄。采取手工的形式来做,听说国外有很好的全自动的模式,以后我们可能也是要引进投行大公司引进资金办,只有彻底的分拣了,才能物尽其用,高效利用。从二手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路径,正在研讨刚才中,但是已经有了一些东西。根据现有的路径,比如说比较好的一些东西,其实可以募捐的,我们跟民政系统像南京市的慈善总会和各个区的慈善总会已经有了合作,虽然没有统一的政策要求大家做,但是这里面还是有一些爱心人士比较积极的参与,目前我们这些区的慈善总会给我们计划,利用这样的平台收集老百姓的衣服,把比较好的达到募捐要求的衣服分门别类的整理,我们发放邮寄,这样解决了慈善机构过去的问题,过去形成了大量的库存,没有人弄,衣服和钢铁有色金属不一样,可以囤积,但是废旧纺织品囤积了以后要变质的,怎么办,我们这样的机构和他们联合以后,我们帮他们做,达到他们的要求,他们给指令我们帮他们发放,我们做这项工作,费用是我们的,他们很乐意支持我们和我们合作。我们利用这样的公益平台,做我们的废旧纺织品回收产业。第二就是想,在这里有一个建议,旧衣服真正要想用好,实际上直接利用效益最好,目前比较好的衣服是不能卖的,但是小街小贩到处卖,这个东西怎么弄,有些领导提出来了,要尽快出台二手衣服有关的政策规范和有关标准,在某些区域来阐释二手衣服在一些市场当中,刚才和有关专家沟通过程当中,可以弄二手衣服的大篷车,没有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可能是违规的,有些小报记者可能尽报道负面的东西,我们要规范发展,他们报道以后就前功尽弃。这一块我们是尽快做的。不管怎么做,还有大量的可能是不能直接利用的,必须做成纤维,我们公司第三一步要做优质再生纤维,这个工作正在做试点,其中一些纤维请专家给我们鉴定鉴定,总想在这一块走出一条路出来,根据纤维不同的等级不同的品质来分类,给不同的用户,这几块我们刚刚起步,酸甜苦辣都有,在这儿希望媒体朋友们做一些正面宣传,老百姓想把废旧纺织品募捐出来,并且资源化的去做,不是一朝一夕的,虽然参与度比较高,需要一个长期做正能量的宣传,使老百姓认为这个衣服丢了可惜,作为资源化集中投放养成一种美德,能够对国家有贡献,减少环境的污染有好处,要做这方面的宣传,这个时候我们好做多了,因为这个工作的难度,除了政府支持以外,是牵涉到真正的千家万户的事情,这一块希望媒体做正面报道,我们是产业最底端的企业,给我们多关照吧,谢谢!  

  孙淮滨:我们赵董事长讲了很多回收两头的事儿,前面的怎么和消费者居民有一个市场化的对接,要开放二次市场,因为能够直接再消费再使用,实际上是最大的节约。不用我们再去折腾了,因为成本很多是很难消化的。回收了之后又是回收又是仓储又是物流,然后下家怎么寻找怎么对接,这也非常的关键,否则的话产业链是打不通的,今天正好来了几位下家,李总和钱总都是做后面的。他们现在可能已经开始和废旧有关联了,他们可能也会朝这个方面开发,因为这个资源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请李总先说说,你在这方面也是很有见解的。

  李成:我想从企业利用纺织品的角度谈谈对废旧纺织品利用的想法。我们天程公司从事废旧纺织品已经有二十年了,我们和服装品牌商合作,把他们在制衣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从收集运输一直做成成衣,这样一个闭环的模式,我们在这一块做的时候,提出一个绿色可来(音)计划,最近我们还是往旧衣服这一块,如何从旧衣服到新衣服的商业模式转变。

  对于废旧纺织品来讲,最重要的解决关键在哪里,就是怎么样使二手服装的合法化这是一个关键,因为二手服装最大价值的利用和环保,其实就是二次交易,我们也观察了欧美国家,他们的在这块高精尖的技术不多,其实最多的还是二次利用。二次利用的话,实际上在我们国家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法律的障碍,其实我们国家的废旧纺织品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恐怕,在其他地方叫垃圾,在我们国家它从来就不是垃圾。你看哪有废旧纺织品真的到垃圾厂去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觉得还是要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管住政府这只闲不住的手。我们政府太忙了,其实废旧纺织品已经是一个相对非常市场化的,从来没有真正被抛弃,怎么样从原来是走街串巷的老百姓手中去收集,到今天我们如何规范,我想不要建立很多壁垒,甚至发放牌照去捆住这些东西,而是使很少的一些企业获利,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很有经济效益的,无利不起早,从废旧纺织品利用提出来,短短几年,有钱有势的都进来了,因为这当中有利,所以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交给市场,可以借鉴废纸、废金属,其实我们废旧纺织品处理要比他们简单的多,要有效的多,导致的负面问题要少很多,这是一个现实,虽然大家都看不到,谁家的衣服真的怎么样,发生什么重大问题,我想政府要干什么事,政府干三件事,一个是立法,就像刚才讲的,怎么样使二手服装交易合法化,第二个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做一些顶层设计,比如说建立标准、体系的建设,第二个就是从政策包括,尤其是税收方面个怎么样鼓励废旧纺织品利用的企业,在回收上面做一定的优惠。第三个是借用现在流行一句话列出负面清单,告诉我们的企业和老百姓什么事不能干,把不该干的不能干的违法的把这些东西讲清楚了,其他的都迎刃而解。最后一个就是关于在这样一个经济与政策之间的模式当中,要把益和利平衡好,尤其是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只要做好了利之所向,益必相随,这都解决了没有利肯定有益,不要动不动就拿捐赠说事,不是不让捐赠衣服了,怎么还要捐。在这一部分,以后可以用货币或者更多的方式做捐赠的事情,因为我们的老百姓被骗的太多了,我觉得企业做自己的事,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必定产生益,同时可以用更多的方式方法该做什么做什么,这一点对建立整个社会的诚信和信任有非常大的好处,今天讲的是另外一个层面,从市场的角度看问题,也许说的不太对,请大家海涵,谢谢!  

  孙淮滨:李总讲的很精彩,我多次和李总交流,他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确确实实利和益之间的关系。现在没有法律的许可,我们更多的是强调捐赠,实际上是益。但是现在很多不可能完全都能捐的出去,我们的福利基金会主任也来了,一会儿可以发表你们的观点,你们现在捐赠的怎么样,途径畅通不畅通。实际上可能更多的是要往我们产业化领域走,因为我们做产业和行业协会,我们不能光讲益而不讲究产业的发展和资源化。我们现在只能做结合体,而且还得打着益的旗号做产业化,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我们的法律就是现实。刚才几位呼吁,我们一定要建立二级市场这是非常关键的,市场化这个产业真正才能够可持续下去,再听听钱总的,钱总做再生涤纶规模很大,一年几十万吨,你们是不是已经往废旧这块有一些动作!

  钱军:各位朋友、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中纺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我们想谈一点想法,我们宁波大发公司,前期主要以回收聚酯瓶一类的从密度纤维,从2011年开始涉及到废旧纺织品,这条路走下来走的好一点,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这个成果有一个局限性,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碰到很多困难,我今天整体讲一下,因为对废旧纺织品种类很多,而且成分很复杂,这是下游特别是我们这种企业碰到的难题,可能有些是涤纶和棉混纺,或者有成棉的还有化学纤维,这个整体的利用可能带来一些困难,我想这里不但是利用上的困难,还有回收上的困难。所以在这里我想借我们相关职能部门能够建立一个对废旧纺织品一个技术创新平台,如果把这种技术壁垒攻破了,我们下游的利用企业路就好走多了,另外还会促进回收企业,首先大家知道,我们以前矿泉水瓶到处乱扔,现在不一样了,不管在街上还是在哪里,乱扔很少见到,一个人扔下去,第二个人拣起来,因为知道有用。这个有用就是下游的利用企业这个东西就利用的很好了。对于再生化企业,不光可以作工业丝,我们的废旧纺织品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主要的问题就是技术上的问题,如果我们解决技术问题,对于回收也会带来很大的方便,我们现在的回收比如说回收以后如何识别废旧纺织品的成分,如果把这个成分解决了,下游的分流利用分流就很顺畅,而且分流利用是高质的,现在很多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就是影响了利用价值,我们的企业在利用过程当中,虽然是聚酯瓶,但是我们做的产品是相对于同行里面比较高端的,这里就是一个高质量的问题。所以说技术创新平台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利用。所以我在这里建议一下相关的职能部门搞好产学研,促进废旧纺织品的综合利用,谢谢大家!

  孙淮滨:听的出来,我们钱总是属于技术派,特别强调技术的水准,因为有些识别或者分离没有技术支撑是做不到的,做不到细分识别,你后面的利用往往价值不能得到最大化,所以我们现在很多再利用看是再利用,实际上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资源浪费,我们不光要低质化,有可能我们走一些高质化的路线,这样才能把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达到效果。也就是说,有的是吃粗粮的,有的要吃细粮,形成一种结构,现在吃粗粮的很多挺挣钱的,吃细粮的做的好更挣钱,附加值是不一样的,这里面技术水平技术路线至关重要,钱总走的是高质量的发展路线。我们在一连的管理当中,我们关注到回收和综合利用企业怎么可以嫁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实际上今天的鼎缘和华鼎和缘源他们就是搞回收的,他们两家建立了一个合作公司,专门做回收后的旧服装,尽可能是高水平的综合利用,他们有一些设想,准备引进国外的生产线具体的落实这个项目,请夏总给大家做一些介绍。

  夏未锋:谢谢中纺论坛给我们华鼎一个机会,废纺是一个事业,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这个高度大家在座的都有。我所负责的是毛纺,其实粗纺我们王会长知道,粗纺当中的高附加值的利用,在很多年前,我出生以前就在使用。每年中国废毛体系做成产品以后,销售出口,包括出口和内销当中,品牌的应用当中,我们后面为什么要做到下游,就是一些相对来说细粮的这块东西,我们一开始接触制服类的义愤,我们把外面一些高附加值利用掉以后,产生的问题就是里料怎么用,我们像以前一样,不好的东西乱扔,给国家产生再次的污染,这就是现在的问题,其实刚才李总讲到,其实废衣回收系统,其实相对来说比较好,真正在大批量做一些抛弃乱扔,有些反倒是一些企业性的,我们华鼎和缘源两家,我们受了杨老师的精神启发,我们承接了杨老师的精神,我们探索商业模式,一个就是想站在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基础上,国外确实有自动分拣,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论证,但是国外同时也是像德国,最大的回收利用中心,也是自动的和人工相结合的,我觉得我们人工的这块东西不要丢弃,因为毕竟我们中国是劳动力大国,现在服装自动化工人怎么办,这个也是要思考的一个东西。第一步我们把有价值的东西一次回用二次回用直接就卖了,这是最简单的资源利用流动的方式,没用的这些东西怎么办,我们开送(音)个,开送以后用到下游,第三部分我们做到工业用上面,首先定位汽车用户上面,领域很多,包括汽车领域、内饰件领域,相对下游的越往下走的分类越广,废纺是一个事业不是简单的事情可以理解。因为它可以无限的延伸无限的想象,只要你有梦想,我是这样认为的。其实汽车行业,我们现在无纺布的利用是成熟的,不是说一个简单的像我们兴安其实做的比较成熟了,这块利润这块产业的东西相对来说比较封闭而已,没有给大家一个透明的,刚才也讲到益和利,我们知道废纺确实存在利,因为企业肯定要看到利,但是我们的益要平行,因为我们除了正常的物资回收之外,我们更加提倡精神上面的价值,精神层面的回馈。我们的一些老百姓根本忽悠不了,你要给老百姓一个见证人的精神上的回馈,你见证一个东西,代表了你的素质和利益价值,这个就是我们企业现在考虑的事情,企业最后一步要成立一个基金,一部分就是公益基金,企业当中产生的利润回馈到社会回馈到国家整个事业,真正做到利国利民利企。第二块层面就是我们要做一个发展基金,做一个创业平台一个技术研究机构也好,包括今天的中纺圆桌论坛,因为像这样的会议需要企业的支持,各方面的支持做这个事情,所以说我主要是讲几点。  

  孙淮滨:非常感谢,刚才夏总谈了他们的设想,搞两个基金,回馈社会体现公益,包括他们还要搞研发,因为许多研发的话以后想提升转型升级非常困难。刚才我们几位对废旧纺织品从不同的角度有的从回收分拣有的从综合利用的角度谈的很全面,下面想下面有一些同志需要做一些回应的,因为废旧纺织品特别从回收这个角度来说是全民的事情,和全民都有直接关联,从全民的角度来看,又是一个社会性的事业,社会性的事业的话,就要理解也包括政府的引导规范甚至还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因为是一个社会性的事业,但是我们要把它资源化、市场化的话,又会形成一个产业,要按经济规律走,要讲经济利益,同时也要不断的体现产业升级转型。这种发展也会对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老百姓的消费意识、节俭意识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很多关系是很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据说上海这在方面做的工作很多,特别是杨总有大学生倡议书,因为大学生每年他们毕业的时候都会涉及到一些旧衣旧被子怎么处理的问题,还有回收是深入到各个社区,各个街道。落地的时候还需要街道的领导街道的居民给予直接的支持和参与,这里面有很多非常具体的工作,这里面既需要社会氛围,也需要政府的引导,也需要一些法律法规的规范,也需要具体落地的特别是和老百姓直接接触机构的全力支持,至于我们工业来说后面的事情很多,我们如果能够市场化的话,能够让它再使用,但是不可能全部都能再使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发展循环经济对我们转型升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做出应有的贡献,这项事业是非常伟大的事业,做的好对于纺织工业来说,又可以增加一个再生纤维产业链条,能够丰富我们的产业结构,这是一个利国利民也是有利于纺织工业发展的大的好事情。我觉得杨总是不是有话想说。  

  杨膺鸿:因为我负责的项目能走到今天,整整五年了,五年里面感受非常深,但是最深的一点是我在这个领域当中我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我在这个领域当中是把我们的领导交办给我的项目,我把它作为一个任务来接的,并不是做成什么样的赚钱的这么一个工具。我是来探索,废旧衣服的回收利用和每个市民的习俗和理念密切相关。这个市政府要推出这个项目,总是要有人对接,我在这边由衷的感谢,在我五年一路坎坷的过程当中,所有给我支持、关怀、给我帮助的领导,还有媒体还有我们科研系统、教育系统的领导,还有我们落地的居委会,因为今天会场来的人数的关系有限制级所以能不能商情主持人允许我们居委会代表说几句,因为这个项目的落地,全部是在居委会,没有居委会的党组织另和居委会领导的全力支持配合,这个项目是比较困难的。  

  居委会代表: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应主持人和杨总的邀请和各位领导简单的汇报一下我们社区是怎么做旧衣零抛弃的。2011年4月份,我们和北京的社会组织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做了社区的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卖不掉的垃圾利用这些废物我们做了很多的环保工艺品,到了2012年我们上海缘源事业有限公司杨总带领团队来到社区给我们做了宣传指导,杨总用他激情满怀对废旧衣服回收的重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循环经济,从那时候开始,我们28个居委会,有15个社区一起响应号召,我们进行了废旧衣服回收,我们现在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有将近二十个社区,光我们街道就有这么多社区都是由我们居委会和基层党组织动员居民把家里面弃之不用所有的废旧衣服在杨总的指导之下,而且杨总为了让我们社区对社区居民有一个交代,我们带着书记主任来到了杨总废旧衣服回收的工厂进行了整个流水线的参观,而且对废旧衣服的去处以及处理以及拉出来的丝都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循环再利用整个的过程。所以我们社区干部回去以后,就做了我们宣传动员居民,我们的大门口主要通道上都有熊猫箱,大人喜欢小孩喜欢,就这样我们做到现在,我们整个徐汇区从去年开始,我们有一百二十多所中小学连幼儿园算上,去年给我们捐赠爱心毛衣将近三千多公斤,今年在区教育局工会的支持之下,我们一百二十多所中小学把废旧毛衣拆成了毛线而且有的学校买了新毛线给我们捐赠到社区,在杨总用他那坚实的脚步,走进了上海一千五百多个社区,在他的指导之下,我们回收三个月以后,就知道我们动员社区居民,从家庭主导走进社区作为主导,利用他们的基本编制技巧,用回收来的废旧毛衣进行臭氧消毒和紫外线消毒,再送回社区,杨总的精神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对我们整个社区对我们居民社区干部的指导非常到位,他希望我们当层党组织居委会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用循环经济再利用为我们的基本指导思想,带领我们居民做好废旧衣服的零抛弃再利用,让我们的居民兴奋点不降低,一直围着国家循环经济再利用进行废旧衣服回收的,就这样我们整个徐汇区一千五百多个社区都利用基层党组织和居委会的基础和主体带领居民做着废旧衣服的回收,而且我们民间的能工巧匠做了很多工艺品,非常漂亮。同时在整个过程当中,杨总把他一千五百多个社区,把我们徐汇作为召集点,我们用这些废旧毛线为十多所希望小学捐赠编织了五千多件爱心衣帽送给爱心小孩,近两年杨总带领我们指导我们,走进了希望小学去关注我们的废旧纺织品织的这些毛衣,给了孩子们,孩子们是否喜欢这些毛衣,这两年我们带着阿姨妈妈走进了希望小学,让我们这些阿姨妈妈在社区做了几年的宣传工作,等待阿姨妈妈用了三天时间走进了希望小学的时候,他们的心灵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和升华,现在她们仍然用他们的行动用公益项目和慈善项目相结合,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继续做着爱心奉献,在杨总的指导之下,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在社区编织友善让社区和谐,让家庭主妇感染着更多的市民参与公益项目,参与旧衣零抛弃,最后感谢主办方让社区人走进这个论坛,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孙淮滨:从这位街道会主任的话语当中,我觉得我们杨总似乎可以担当一个上海乃至于中国旧衣回收第一人的称号。

  杨膺鸿:刚刚很多媒体想了解中纺联旧衣零抛弃的背景文化,和大家补充一句,2014年,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亲自带队进行了市委一号课题的调研,就是我们市委书记带队进行科研调研的地区,我们做的这个事情,推进了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了社区和企业文化的建设,我感触非常深。我补充这一点。  

  孙淮滨:杨总刚才说的这些,似乎有一种上海的旧衣回收模式在里面,这个模式值得我们其他的城市进行总结,杨总前不久去了西安,以后我们专门让杨总到各大城市去传功送宝,把上海的成功模式传到全国性。

稿件来源:本网专稿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