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找不到咋办? 东莞拥抱“机器人”工厂
发表时间:2015-08-03    作者:曹弋 发表评论

  中国制造业“机器人”崛起的速度可能远比你想象中的快。人口红利迅速消失,正逼迫东莞的高科技企业成为无人工厂。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手机元件供应商。这家工厂使用机械臂制造手机元件,产品通过全自动流水线进入仓库,然后自动分包转运。

  这家工厂还是有工人,三个工人分别负责监管三条流水线,还有一些人在监控室操作计算机。相比原先600多人工作规模,现在总共只需要60个工人。

  据《人民时报》: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奇星称,机器人打磨效率提升了2倍,平均产能超过21000件/月,而且产品不良率降低了两成。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项生称,“我们一个车间的工人数量大幅下降了,效率却提升了2倍,而且产品不良率降低了20.7%。整个‘无人工厂’的自动化系统建成后,还会大规模压缩人工数量,可达到90%的水平。”

  这只是“机器换人”计划的第一步。长盈精密公司董事长陈奇星说,未来两年上岗的机器手将增加到1000台,“机器换人”计划完成后,整个中后台操作人员将不超过200人,80%的工序实现无人化。

  无人可用

  中国机器人工厂迅速成长的,是年年恶化的用工荒。

  《人民日报》援引数据数据显示,仅东莞市用工缺口就高达10万人以上。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下降,企业结构性用工荒加剧,人工成本逐年增加,这些现实压力倒逼制造业必须通过“机器换人”、发展智能制造,来充分释放自动化的效益空间。

  即便是富士康这样的劳动力成本密集型企业,也从2011年开始启动机器人计划,配合组装iPhone和iPad。

  整个美的集团已经累计使用800台的机器人,截至2014年美的集团自动化投资累计投入20多亿元,效率提升15%以上。该公司计划2015-2017年新增机器人1700台,后期每年以30%左右的增幅投入机器人。

  东莞事实上是信息时代全球制造中心,这个离深圳只有一小时车程的城市拥抱机器人,将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大趋势。“中国制造2025”总体方案的发布,表明这个趋势无法逆转。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协会(IFR)数据,电子产品制造将成为工业机器人行业最大推动力。2014年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中国企业购买了近6万台工业机器人。

稿件来源:华尔街见闻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