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迭创年内新高 逆周期稳汇率初见成效
发表时间:2017-06-01    作者:刘禹成 发表评论

  5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8633,创两周内高点,在岸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也双双大涨。截至当晚19时,在岸人民币对美元一度接近6.81关口,创4个多月新高;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涨幅扩大,连破数道关口,截至发稿时升破6.77,创2017年初以来新高,两地价差也继续扩大逾500个基点。

  最近几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的强势上涨,市场多解读为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减弱了市场非理性贬值预期。人民币对美元走出窄幅震荡区间实现明显升值,预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进入双向波动阶段。

  从经济基本面来看,5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官方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51.2,高于预期值51.0,与前期持平。PMI连续10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显示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经济基本面数据也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支撑。

  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律机制秘书处就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有关问题答记者问时称,考虑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模型参数由各报价行根据对宏观经济和外汇市场形势的判断自行设定。

  事实上,自2015年8月1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已进行了3次调整,央行维护汇率稳定的意图明显。近期,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的预期跌至大选以前,美元指数回跌至上涨前水平97附近。美元延续颓势,但人民币对美元却升值有限。考虑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中加入逆周期因子,有助于减弱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与中间价的偏离,使中间价有效反映了经济基本面情况。

  市场仍保持6月份美联储将加息的预期,这意味着美元指数可能会触底回升,美元的变化仍将成为人民币走势的关键变量。

  从实际情况看,逆周期因子确实对人民币升值有指引信号作用,但在美国加息、缩表预期偏强的情况下,美元将逐渐恢复强势,人民币仍可能回到缓慢有序贬值的轨道上。当然,如果美联储6月份加息的预期提前被市场消化,人民币对美元就不会因预期而走弱。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逆周期因子的加入可以对冲顺周期的市场情绪,即使在美元剧烈波动的情况下,也可稳定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

稿件来源:证券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