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集团总裁郑捷:中国体育产业不可盲目效仿欧美
发表时间:2019-02-03    作者:吴俊宽 发表评论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如何看待中国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态势?

  郑捷(以下简称“郑”):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从国家层面对中国体育产业有了新的定位和明确的发展路径,对整个产业来讲是利好。我们在这个行业里经营这么多年,认为中国体育产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现在还没到“爆发”的阶段。产业的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投入产出,以及如何让体育产业稳定健康地发展,这些重点问题还在探索阶段。大氛围是好的。在46号文件的鼓励支持下,很多资本涌入。很多人认为,这个产业会爆发,其实我们体育产业底子还很薄。在过去几年的摸索过程中,我们并没有看到真正的爆发。我们看到在体育产业各个方面出现了勇敢的摸索,真正的爆发,现在谈还为时过早。

  未来十年,整个产业还是应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去挖掘其中一些有潜力的重要特质。产业发展会有比较好的未来。特别是老百姓对个人健康的关注程度较以往越来越高,会认同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参与运动、关注运动的人群也会越来越多,从而为体育产业打下很好的基础。我相信,通过一些试水和摸索,一定能够找出符合中国体育产业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记:您认为目前体育产业发展业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郑:第一,中国体育产业如果简单效仿欧美,其实很难成功。我们在管理机制和文化机制上存在很大差异。中国体育产业没办法机械复制欧美发达国家在这个产业中已经形成的规模化、系统化运营机制。

  第二,专业人才是核心挑战。国内真正懂体育、知道怎样把体育较好地转化为产业的人才相当稀少。很多地方我们看到有资本,但是并没有专业的经营人才把这些资本真正从投入转化成产出、有效地转化成生产力。

  第三,我们现有的一些产业政策、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在该领域的政策指导相对薄弱,仍未出现系统化的产业指导方针来支持产业更好地、健康地发展。

  记:您个人看好体育产业的哪些板块?

  郑:我看好两大板块。第一大板块当然是安踏现在所在的体育装备制造领域。现在中国参与体育运动、对运动有兴趣和爱好的人群在不断壮大,这为体育装备在未来的需求增长带来了活力。未来体育装备,无论是鞋服,还是健身器材,前景相当诱人。

  拿运动鞋来做例子。我们每年鞋的人均购买率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我们近14亿人口,一年消费约3亿双鞋;美国3亿多人,一年也是3亿双运动鞋。我们相信,未来体育装备的增长会有很好的前景。

  另外一个产业,我认为是赛事IP运营。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一些成功的模式,但我坚信,现在的中超也好,CBA也好,特别是CBA,在未来是可以作为很好的赛事运营IP的。未来5到10年,这两大板块在整个产业当中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记:您觉得安踏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是什么?

  郑:我们2012、2013年经历过“寒冬”,这个“寒冬”现在已经过去,但各个品牌所处的阶段不太一样。从安踏主品牌来讲,如何在未来的产品升级、品牌升级中,继续投入最大资源,以匹配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运动品牌品质的更高诉求,这个是很重要的课题和责任。

  我们要做好一双鞋,做好一件衣服,背后需要有很多很强的研发投入。我们未来会继续在产品研发上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在不同时期向市场推出更加符合和引领市场需要的产品,符合大众在不同运动场景上对产品的诉求。

  安踏2005年成立科学实验室,这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运动科技、运动研发的科学实验室。到现在为止已产出超过600项专利,为我们运动鞋的国标提供依据。2017年年底,我们研发投入是整个销售成本的6%,2018年上半年达到6.2%。我们在美国建立了鞋商品的研发设计实验室,在日本和韩国建立了我们服装商品的研发设计实验室,加上国内现有的科技人才,安踏参与到研发、设计的人员已超过200位。研发创新是整个集团最重要的投入,只有产品不断创新,才有机会使集团未来实现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记:近期,关于安踏收购Amer Sports的消息备受关注。能否谈一下安踏在收购方面的战略考量?公司是如何看待和评估收购对公司发展所起的作用?

  郑:我们现在做的所有的收购、兼并都与公司本身的发展愿景紧密相关。集团的国际化战略也和公司发展愿景紧密连接。我们希望在未来十年,把安踏打造成世界级的体育用品集团。然而,国际化当中需要走很长的路,要自己从零开始创造国际品牌需要相当长时间,这样的成功机率并不高。通过收购兼并可以让集团比较快速地达到我们的愿景。

  Amer集团拥有10个以上各个领域当中领先的顶尖品牌,有很高的技术含量。我们觉得真正意义上可以让安踏从现在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主的运动用品公司演变成一家真正国际化的公司。

  集团目前在搭建三个重要的协同平台:第一个是零售运营平台,以中国为主;第二个是采购平台,有全球视野;第三个平台是IT、财务和人力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这三个平台,提升品牌运营的协同效应,最终提升效率。从我们6个品牌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我们很有信心找出符合整个集团发展的有效管理模式。未来有新的品牌进来,也可以有机融合,在这三个平台上面,把经营效率做到最好。新华社

稿件来源:新华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