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时刻!中央财办发声!稳预期、促增长还应怎么做?大咖们这样说
发表时间:2022-12-24    作者:秦燕玲 发表评论

 
  12月24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继续举办2022年会。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和中投公司原总经理屠光绍,围绕“加力促进经济复苏:目标与路径”“深化金融改革与推动高水平开放”和“创新驱动下的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这三大主题展开讨论。

  尹艳林:提振市场信心是明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

  尹艳林认为,疫情是当前影响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可以说我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时刻”。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这是明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眼下又到了一个信心比黄金要贵重的时候”。尹艳林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对此,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定改革方向,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王一鸣:改善预期关键在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

  王一鸣表示,2023年,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效应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有望明显回升。但经济整体好转并不是自然而然实现的,应该看到长达3年疫情反复冲击,对我国经济运行影响深远,大量中小企业面临困境。企业和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受损,债务持续积累,杠杆率继续攀升。企业投资风险偏好下降,家庭消费更趋谨慎,各类潜在风险逐步暴露。

  “我们既要增强信心,也要对经济修复的复杂性有足够的估计,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仍需付出更大努力。”

  王一鸣指出,改善预期,提振信心,关键是提振企业和企业家信心。“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于企业,源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王一鸣表示,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首先要对准下药,消除市场顾虑,让企业和企业家吃定心丸,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而最紧迫的是要调动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奇迹,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激活民间投资热情,把蕴藏在民间的资源充分调动起来。

  王一鸣认为,影响预期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是否稳定、营商环境是否有利于民营企业公平竞争、财产权是否得到有效保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可谓是切中要害。”

  同时,王一鸣指出,消费的持续恢复有待居民家庭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要通过扩大公共服务支出,提高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松绑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降低按揭贷款利率,积极恢复旅游等服务消费,释放出行消费的巨大潜力。

  此外,王一鸣表示,针对房地产企业持续下滑采取更大力度的政策举措,支持房地产企业平稳发展。“本轮房地产调整有深层次因素,涉及到房地产市场周期和发展模式重建,中期还需研究出台治本之策,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朱光耀:中国经济2023年一定能好转,迅速回到5%-6%增长水平

  朱光耀指出,《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综合分析2023年经济前景时指出,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只有0.5%。“(这一判断)实际上就可能出现同1982年全球债务危机发生后对世界经济严重冲击的状况,全球经济在2023年陷入一场全面的衰退,看来很难避免。现在关键要研究的问题是这场危机的范围多广,持续时间多长,在这场危机爆发的同时,一些主要经济体,经济、金融的表现。”

  朱光耀提示,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需特别警惕西方主要经济体自身货币政策“急转弯”之后,对其自身的反噬作用。

  “2023年,仍旧可以说外部环境是风高浪急。”朱光耀表示,新的一年,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部署。其中,朱光耀特别强调,要重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强自立,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的底线,要把这几大政策统筹协调,要更大力度地吸引国外直接投资,要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业、创业的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中国经济在2023年一定能够实现好转,迅速地回到潜在经济增长率,也就是5%-6%水平,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胡晓炼:资本应成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加速器

  胡晓炼认为,我国发展资本市场,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就要建立鼓励资本长期深耕实体产业、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机制,改变视短期进出、炒作获利为资本运作天经地义方式的惯性做法。在我国,资本应成为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不应成为“把猪都能吹上天”的鼓风机。

  同时,在发展资本市场过程中,可以利用资本市场对利率变化更加敏感的特性,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更大程度发挥利率调节作用。在资本市场发展中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国际国内市场联通融合,打破西方在金融领域的搞脱钩企图。

  王兆星:金融业要将支持科技创新作为长期重要使命

  王兆星认为,金融业要大力支持科技变革。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长期重要使命,金融业要根据金融创新的内在规律及风险特征,提供相适应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包括探索投贷联动、债转股、股转债、基金+信托等模式。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资本市场更应该发挥其独特作用,但同时,在我国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结构之下,更应同时充分发挥银行体系在支持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银行体系要在保持一定水平,资本充足性、资产流动性的情况下,筹集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充分发挥银行体系的独特作用。

  屠光绍:金融机构应扩大域态服务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转型

  屠光绍指出,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数字经济的三大转型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金融服务三大转型提出新需求。加大金融服务三大转型的力度,屠光绍认为,首先要不断扩大金融服务域态,“这三大领域有新特征,对金融服务有新需求,所以一定要扩大金融服务领域的域态,更好地满足三大领域转型发展需要。”比如在科技创新领域,就是要通过以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为主导形成股权、债权进行搭配组合的科技金融域态。

  绿色发展方面,要重点推动绿色资产,特别是碳资产,通过对碳资产、绿色资产的定价,资产化的推进,来形成完善绿色金融的服务体系。

  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屠光绍表示,要以数据资产化作为主导,推动数据金融。“数据作为资产要确权,要通过交易,要有分配,还有治理,数据要素变成资产就使数据金融有服务数字化转型的域态。”

  屠光绍认为,要让服务三大领域的转型成为金融机构发展的马利克曲线,也即作为新赛道实现新增长的第二曲线,“确实需要金融机构自身变革去适应它。”

稿件来源:券商中国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