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9日,中国印度经贸投资合作论坛签约协议。
*中印边贸近而不亲,政策因素及结构难题制约
*贸易不平衡短期难解决,今年边贸目标600亿美元
*但外贸仍存互补性,包括信息技术,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等
中国和印度同为崛起中的亚洲经济大国,总人口占世界25%且山水相连,然而贸易不平衡等多种因素使双方关系近而不亲,通过加深经贸关系无疑是力促"双赢"的重要举措。
周二北京举办的中国印度经贸投资合作论坛上,中印两国商务部长均表达了力促双边贸易发展的意愿,并强调双方贸易的互补性,尤其在信息技术,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科技及农业等领域.表示力争今年完成双边贸易额600亿美元。
"中印不是对手更不是敌手,而是合作夥伴。"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称,"目前双边相互投资在各自国家利用外资的比重都非常低,这与中印两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均不相称。"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止2009年9月底,中国企业对印度非金融类投资金额2.5亿美元,投资领域包括电子,通信,机械,轻工等.截止09年10月底,印度企业赴中国累计实际投资33亿美元,投资领域包括软件,冶金,电器,医药和纺织等。
尽管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夥伴,双边贸易规模超过500亿美元,但相对中国外贸规模而言并不算高,且中国顺差较多。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出口和进口分别为1.2万亿和1万亿美元.其中对印度出口296.67亿美元,同比下降6.1%;从印度进口137.14亿美元,同比下降32.3%。
**贸易互补性强**
无论是历史的原因,抑或政治经济等其它因素,中国和印度虽为邻国,但双方关系时有波折.时值今年是中印建交60周年,双方均宣布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旨加深对彼此的了解。
印度商工部部长夏尔玛表示,印度是中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夥伴,尤其是地理上很近,双方应该加强经贸交流,"实现发展和增长的最好办法就是中国和印度一起发展,一起增长。"
陈德铭亦表不,中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和G20(20国集团)成员国,双方都是开放的市场经济体,都拥有巨大的市场,双方的合作不仅限于相互开放市场,技术等,还表现在双方在国际合作谈判中有着良好的协调机制。
"中印经济有着良好的互补性,未来有更多的合作空间,两国扩大贸易潜力巨大,希望看到更多的印度企业到中国...更希望双方都维持自由便利的贸易。"陈德铭称。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参赞彭刚指出,中印在贸易结构和产品种类方面互补优势明显,中国自印度主要进口矿产品,棉花等,而中国的机电产品价廉物美;且双方在服务贸易方面也各在所长,可在IT人力资源开发,产品设计研发,金融服务,信息通讯技术等领域加强合作。
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彭刚介绍称,目前中国在印度承接了大批电站,电信,道路,地铁等项目,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就业,还培养了大批熟练的工程技术人员。
2006年印度总理辛格宣布,未来十年把加快印度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国家发展的突出位置,至少吸引1,500亿美元外资投入到印度的电力,通信,公路,铁路,港口,石油等基础设施计划中。
**赴印投资须打持久战**
尽管双方合作现状和空间均有很大潜力,但频频出现的贸易争端,印度方面最关心的贸易不平衡,以及部分政策性因素等仍制约了双方合作的顺利.因此中国企业赴印欲获胜须先做好长远规划,有耐心有步骤进入印度市场,以及实行本土化经营策略。
彭刚就指出,印度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很难在短期成为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以目前经验看,在印度取得良好发展的企业往往是对印度市场有着长期经营准备与规划的企业。
本土化经营是尽快进入并适应印度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印度对外来人员工作签证限制极严的情况下,本土化经营是印度的必选策略。
前不久印度出于保护本国就业等因素考虑,出台了新的签证政策,限制外籍人员在印度务工,此举使得大批在建项目搁置,何时能够复工尚不可知。
此外,他提到还应关注印度民情,商情,政情等,以及慎重选择商业合作夥伴,以避免法律陷井。
山东一家生产柴油机的企业进出口部的高层王先生就坦称,"跟印度人打交道感觉比较难,合作谈判时条件往往很苛刻,通常价格谈判一开始就砍一半...有时候为了进入印度市场和长远利益,也只能忍了。"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