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四大利空”之一:加薪连锁反应“骨牌”
发表时间:2010-07-10    作者:龙飞/徐春梅/张业军 发表评论

  “我们厂怎么没人跳楼啊?”陈健康最近老跟同事开类似的玩笑。虽然他们在东莞的纺织加工厂距离富士康深圳厂区不过几十公里,但小陈老觉得这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特别是加工资。“我们这个行业有哪家厂加了工资吗?”他睁圆了眼睛反问。

  六月下旬,给十几家珠三角企业发了随机问卷,关于“富士康加薪后贵公司有否跟进”一题,全部回卷都是否定的。

  “哪能那么快,你这不是逼我跳楼吗?3月份我们才加了一次工资。”13年前就到东莞投资的香港人刘志铭也睁圆了眼睛。对最近的涨薪潮,这位东莞骏业服装厂的总经理也是满肚子的怨言。

  “四大利空”之一:加薪连锁反应“骨牌”

  “我们厂怎么没人跳楼啊?”陈健康最近老跟同事开类似的玩笑。虽然他们在东莞的纺织加工厂距离富士康深圳厂区不过几十公里,但小陈老觉得这是另外一个世界的事情,特别是加工资。“我们这个行业有哪家厂加了工资吗?”他睁圆了眼睛反问《中国经营报》记者。

  六月下旬,给十几家珠三角企业发了随机问卷,关于“富士康加薪后贵公司有否跟进”一题,全部回卷都是否定的。

  “哪能那么快,你这不是逼我跳楼吗?3月份我们才加了一次工资。”13年前就到东莞投资的香港人刘志铭也睁圆了眼睛。对最近的涨薪潮,这位东莞骏业服装厂的总经理也是满肚子的怨言。

  涨薪过快?

  “2005年3月以前,东莞的最低工资标准是460元;到今年3月就变成920元,短短5年内涨了一倍。”刘志铭指着历年的工资报表说。

  今年5月起,东莞的最低工资由去年的780元,上调到920元,相应的加班费也是水涨船高。刘志铭说,几年前平日加班费基本与正常班工资持平,周六也不算加班。但现在开始平日加班费提高到1.5倍,周六加班按两倍工资算,刘志铭说,企业的人力成本平均上涨了25%,而劳动力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所占比例,也由2005年初的15%~20%上涨到最高峰的40%。回过头看,他觉得这些年能撑过来有些不可思议。

  面对记者的追问,刘也承认,自1997年他来东莞投资建厂起,前8年工人工资的确几乎没有上涨。“商人就是商人嘛,没有外在压力谁愿意增加成本?”刘志铭为自己“辩护”。但他觉得,5年一倍的工资上涨幅度,同样不合情理。

  刘志铭告诉记者,现在他们的利润率已非常微薄,不超过2%,如果富士康加薪风潮蔓延,劳动力成本再上涨10%,企业经营亏损难以避免。他明确表示,不久前给工人加了一次工资,现在他们还没有大规模的涨薪要求,有部分熟练技术工人受高薪吸引跳槽,但仍不至于伤筋动骨。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副会长吴永嘉表示,现在只是少数一线大企业涨薪,但其他中小厂商为了挽留员工,可能很快要被迫跟进。该机构今年3月作了一份问卷调查,发现珠三角缺工率普遍高达两成,如富士康22%的大幅加薪成为事实,对珠三角港资厂商造成的影响,会比广东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冲击更大。

  尽管暂时未受加薪潮直接冲击,刘志铭还是对前景“非常没信心”。他说,有东莞政府部门领导向他解释为什么此次最低工资标准涨幅高达20%,理由是“去年没涨”,这也许意味着以后每年最低工资标准都可能上涨10%。刘志铭无奈地说,按这样算,他的工厂只能再撑一年。

  还有空间?

  长期以来,OEM(俗称代工)一直是珠三角企业的主要生产模式。所谓OEM是指按客户提供设计、规格和指定品牌制造产品。与之相对应的是ODM与OBM,前者指自行设计,由客户确认后,使用客户的品牌生产;后者是指使用自己的品牌生产销售。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2001年及2010年先后做过两次调查,2001年有超过73%的港企有OEM代工业务,营业额只占总体营业额的一半,而9年后的今天,这一业务比例已上升为83%,营业额占总体比例上升到56%,ODM及OBM业务的比例均缩减到两成左右。

  此次加薪潮对单一OEM企业影响巨大,偏偏此类企业在珠三角规模最大。上述调查发现,目前83%涉及OEM业务的香港企业中,有近一半代工的营业额占据其总营业额八成以上。

  黄海波(化名)同样是香港人,在加薪潮面前他显得游刃有余。一年前,他开始实施工资倍增计划,工资每季度以10%的幅度上涨。但是,他告诉记者,其企业的员工已由最早时的2000余人,缩减到现在不足百人。

  十几年前,黄海波与刘志铭一样,来到东莞投资了一家服装生产厂,与大多数同行一样,专注于OEM业务。2004年起,他创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并将重心放在市场销售以及树立高端形象上。2006年,厂里的管理干部和工人已经缩减为300余人,同年,一个来自意大利的服装品牌出现在中国市场上,很多中国顾客至今都不知道,这个意大利“百年老字号”的新老板,实际上是一个在东莞发家的香港人。

  今年,黄海波部下100多号人,主要从事设计、采购、出口营销和建立国内渠道,其中包括内地及香港和国外的高技术人才,黄海波会定期给他们加工资,而后期生产早已分包给其他代工企业。

  黄海波承认,下游合作厂商的劳动力成本上涨,肯定会影响到自己,但他觉得自己属于强势一方,除了珠三角、长三角的企业,中西部加工企业也越来越多,回旋余地很大。

  但如果国内服装行业工资出现持续整体上涨,黄海波也难以“独善其身”。据他估算,服装行业人力成本每增加20%,生产成本大约上升5%,企业利润下降2%左右,利润微薄的代工企业难以维持,产业链的上游也会受到冲击。

  黄海波已经拟定了基本对策,必要时可以给代工厂商加价2%,毕竟高端路线的品牌服装可以消化相应的成本。记者在该公司广州专卖店发现,一款休闲西服市面零售价是2400元人民币,但代工出厂价大约200元左右,两者价差在9倍以上。

  潜规则仍存?

  刘志铭并不认为面临加薪潮的代工企业已全无活路,提高自动化生产程度,尽管需要大笔前期投入,但也算出路之一。

  刘志铭刚刚以每台人民币200万元的价格,购置了一批最新的自动络筒机,以往一台普通络筒机需配4个工人,现在新机器只需要一个工人负责,生产效率则是原来的两倍,如果按三班倒来计算,3个人能干原来24个人的活,只要配备10台新机器,此道工序上原来雇用的250名工人,可以缩减到30人左右,即使加薪,也有更大的空间。

  他说,厂商要对市场和行业保持信心,但政府也应表现出支持企业渡过难关、转型升级的诚意,出台相应的税收、贷款优惠政策。

  香港螺丝业协会主席、诚兴集团总裁徐炳光也表示,公司几年前从日本引进最新生产设备,减少一线工人数量,但企业劳动密集型的特点很难根本改变。以诚兴东莞工厂上千名员工每年人力成本人民币4000多万元计算,如果像富士康一样加薪22%,将额外增加成本近千万元,将吃掉毛利很大一部分。

  “我们今年接单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只能勉强维持经营,如果加薪潮持续,不排除把工厂迁到广西等工资较便宜的省份。”徐炳光说。

  企业老板们为了维持经营绞尽脑汁,而普通工人却并不都能享受到涨薪潮的好处。陈健康所在的皮革厂是东莞本地老板开的,他向记者展示加薪后的工资单:底薪 200元,绩效 100元,全勤80元,基本工资 540元,加起来刚好达到东莞最低工资标准的920元。

  小陈苦笑着说,按照工厂规定,一个月里哪怕只有一天迟到,180元的绩效加全勤工资就会泡汤,而基本工资是必须完成每月任务后才能领到,基本工资增加了140元,但基本任务也在增加,由以前必须完成2000件合格产品到完成2600件,实际上就等于只涨了20元。

  “这些本地人通常有很好的政府关系,他们可以突破底线,但我们就没法做到。”刘志铭说。

稿件来源:中国经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