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传统 奢华手工艺复兴
发表时间:2010-08-20     发表评论

  在日本卖天价 在国内没销路

  在北京近乎北郊的天通苑居民社区里,王浩然和他的团队租用了其中一间民房办公。“在北京的团队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推广缂丝,方便参加各种学术活动。”王浩然对记者说到。很显然,王浩然清楚地认识到,如果还是待在南通,他的家族也许会因为缂丝变成一潭死水。

  缂丝可以说是中国面料中最高级的技法,在唐宋时代尤其盛行。缂丝在清朝嘉庆、道光之后开始衰落,一度无人从事这一行业。1949年后,缂丝厂家集中在苏州、南通、杭州,主要接受日本的订单,向日本出口和服腰带和贵袈衣(高档礼服性袈裟),腰带每条在日本售价2万~3万元,贵袈衣在日本每件高达人民币数百万元。至于国内,缂丝的用途基本绝迹,只有少数例外,基本上是应文物部门之邀复制皇家礼服,目的是为了还原历史,比如2009年苏州缂丝工艺大师王嘉良为故宫博物院修复了数件清代龙袍。

  虽然缂丝制品在日本能够卖出天价,但由于日本人垄断销售渠道,每件订单国内的工厂获利并不多。“这就是赤裸裸的剥削。”王浩然向记者说到,这种不平等的交易让他感到愤愤不平。王浩然是这个缂丝家族中最年轻的一辈人,他的爷爷是宣和缂丝研制所所长王玉祥。王玉祥在1979年进入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缂丝工艺,是目前全国仅有的七八个可以独立设计画稿的缂丝大师之一。“在最辉煌的时期,家里有200多工人,还不算在农闲的时候才来的工人。”王浩然向记者说到。但随着日本经济滑坡,这种不平等的交易也出现了危机,来自日本的订单越来越少。“到现在缂丝真正能养活的不足20个人,在之前最惨的时候有来逼债的人,他们用什么手段的都有。”

  走投无路 死马当活马医

  据王玉祥回忆,30多年来,他培养了超过200个缂丝工人,但其中许多人因为耐不住寂寞离开了。制作一幅好的缂丝作品,要坚持半年甚至一年,才能看到一点点大的进度。一个18岁开始学习缂丝、60岁退休的工人,一生中最多也只能感受到二十几次“大功告成”的喜悦。在宣和缂丝研制所里,两名资深织工已经跟随他26年,其余的也都有超过10年的经验,但再往下就很少见到年轻的面孔。

共 11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稿件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