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下滑引担忧 明年以实体经济稳增长
发表时间:2011-12-27    作者:刘育英 发表评论

  2011年,中国经济走过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托实体经济的福,GDP有望维持在9%以上。不过,联合国新发布的一项报告对明年全球经济并不乐观,尤其是欧债危机暂时看不到曙光,或将拖累中国经济增长。

  悲观者预言,全球经济进入下降通道,作为标杆的中国也将告别30余年的高增长。无论是否危言耸听,2012年的形势没有最复杂,只有更复杂。中国官方定调明年首务“保增长”,并把经济的坚实基础立足于“实体经济”。

  平心而论,中国实体经济在2011年仍算圆满收官。在外需减弱、成本上升的掣肘下,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有望在14%上下,比上一年低一个百分点。

  这一成绩得来不易,尤其是2009年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相继退出,房地产、汽车两大支柱产业在宏观调控下难言支柱,外有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欧债危机引发出口下降,内有劳动力工资合理上涨和严控新增产能投资,工业生产并未出现大起大落。

  增速降低固然有主动调控的意图,但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均注意到,前三季度工业增速逐季下滑。9月起出口增速同比回落。中小企业经营难、融资难从二季度显现,部分产业资本转投股市楼市,温州高利贷危机备受关注,并有多种解读。11月,判断行业景气度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三年来首次跌到50%临界点之下,显示制造业从扩张转向收缩。

  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国内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仍很突出”。受制于此,工业增速或降低1至2个百分点。鉴于工业是对GDP贡献最大的部分,官方指当务之急是防止工业生产出现大起大落。

  立足于实体经济这一基础,分析人士指,尽管中国以金融服务为代表的虚拟经济尚不发达,但目前中国保增长的首务仍是发展实体。近几年来,温州实业资本大量转战资本市场,炒楼、炒大蒜、炒绿豆,出没资本市场,追逐短期暴利,正是制造经济泡沫,酿成高利贷危机的祸根。

  由于交易成本居高,中国实体经济的收益远低于虚拟经济确是不争的事实,产业资本出逃也是逐利的需要。若要实现官方所愿望的“努力营造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中国尚有改善空间:

  一是在延长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政策、提高营业税增值税起征点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尤其是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减负担。二是打破“玻璃门”和“天花板”,让民营资本少有禁区。三是在商业银行之外,发展专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机构,解决融资难题。四是政府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只有形成更舒适的环境,游离资本才有可能重回实体经济,整个国家经济才能健康发展。金融危机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重回制造业,正是看到实体经济才是一国经济的基石。

  与之相比,中国的优势在于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大量的投资空间可以消化日益增加的产能。在外需不稳之际,正是中国放眼国内,为制造业提供更大舞台之时;同时,也是稳住就业需求的关键。唯有如此,稳中求进,稳定增长,才有牢靠根基。

稿件来源:中新社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NewsInfo_Hits(1,9,908,42)%}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