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2月贸易顺差或回升
2011年1月,我国进出口值2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43.9%,环比微幅下降0.1%。其中出口1507.3亿美元,同比增长37.7%,环比下降2.2%;进口1442.8亿美元,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2.2%;贸易顺差64.5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53.5%。
1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超预期,贸易顺差急剧收窄。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增长较快,但逆差扩大的状况未有改变。2011年1月,一般贸易进出口1597.5亿美元,同比增长49.9%,贸易逆差99.7亿美元,同比增加2.8倍;加工贸易进出口1027.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贸易顺差276.5亿美元,同比增加24.1%。
从贸易国别分析来看,新兴市场国家逐渐成为主要贸易伙伴。2010年1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59.7亿美元,增长30.5%;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68.7亿美元,增长39.2%;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288.9亿美元,增长34.5%。此外,中印双边贸易总值为66.6亿美元,增长44.2%;中巴双边贸易总值为59.9亿美元,增长74.8%。
从进口增长较快的商品结构分析来看,农产品与大宗商品价格提高是推动进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2010年1月,铁矿砂进口6897万吨,增长47.9%,进口均价为每吨151.4美元,上涨66.1%;大豆进口514万吨,增长26%,进口均价为每吨558.1美元,上涨20.4%。同期进口机电产品620.9亿美元,增长42.6%,其中进口汽车8.1万辆,增长45.4%。
从出口增长较快的商品结构分析来看,机电类商品占据主流,纺织箱包等传统出口产品增长较快。2010年1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45.5亿美元,增长35.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6.1%。服装出口133.8亿美元,增长33.6%;纺织品出口82.4亿美元,增长47.5%;鞋类出口41.1亿美元,增长39.2%;箱包出口19亿美元,增长57.7%。
进口同比增长超预期的主要原因:一是受2010年基期回落较大的影响,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进口总量下降169.81亿美元左右,而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1月,进口总量却超预期的上升了32.09亿美元,导致进口同比增速大幅抬升;二是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有限,2010年第四季度GDP重新上升至9.8%。且去年年底以来国际能源、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震荡上行,截至2011年1月31日,RJ/CRB指数已经飙升至341点;三是春节期间国内消费旺盛,且黄淮、华北等冬麦主产区旱情严重,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并推动进口总量价格提升。如1月份大豆进口514万吨,增长26%,进口均价为每吨558.1美元,上涨20.4%。四是国内加息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快,国外短期资本利用经常项目“高进低出”流入国内套利的冲动大大增强。
出口增速出现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受2010年基期回落较大的影响,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出口总量下降212.36亿美元,而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1月,出口总量仅下降34.22亿美元,导致出口增速出现大幅回升;二是由于近期欧美日等传统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复苏状况有所改善,对欧美日的出口增速大幅回升。1月份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59.7亿美元,增长30.5%。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68.7亿美元,增长39.2%;三是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有所增长,1月份对东盟出口133.6亿美元,增长26.7%。与巴西双边贸易总值为59.9亿美元,增长74.8%。
贸易顺差急剧回落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同比增速大大高于出口,且进口比环比正增长,而出口环比负增长。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1月,出口规模环比下降34.22亿美元,而进口规模则环比上升了32.09亿美元,因此贸易顺差大幅下降了66.30亿美元。这也是继上个月大幅收缩98.20亿美元之后再度急剧收缩。
未来一段时间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较高的通胀压力,经济增速可能出现下滑,而发达国家筑底复苏可能会进一步分化,美国经济复苏可能会有所加速。一是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效应进一步扩散至发展中国家,全球食品、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未来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仍将维持在高位,短期内难以出现实质性的好转。如印度2010年12月批发价格指数上涨8.4%、同期食品价格上涨18.4%。新兴市场国家未来政策调控仍将以紧缩为主,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调,将会对我国的外贸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发达国家筑底复苏可能会进一步分化。从1月份希腊、葡萄牙等债务危机国的CDS价格回落来看,欧债危机的影响正在收缩。欧盟1月份制造业PMI57.3,略高于去年12月的57.1。但同时2010年12月失业率仍维持在10%的高位,同期CPI也上升至2.2%,超过2%的警戒线,经济复苏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
日本经济复苏同样仍处于筑底阶段,虽然出现一些好的迹象,但是离强势复苏仍有相当大的差距。1月野村制造业PMI51.4,在连续四月低于50之后重回荣枯分界线之上;失业率也从2010年11月的5.1%略降至4.9%。通缩状况仍改善乏力,2010年12月日本CPI为0%,核心CPI为-0.7%。第四季度GDP季率萎缩0.3%,为最近五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下跌。
美国经济复苏可能有所加速。1月份失业率下降至9%,大幅优于市场预期;1月份PMI达60.8,创下2004年初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美国通胀压力较为有限,2010年12月CPI为1.5%,而核心CPI仅为0.8%,货币政策紧缩的压力较小,有利于经济持续复苏。
发达国家经济继续筑底复苏,而美国复苏可能加速对于改善我国出口环境有利,但是考虑到欧美日与我国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实施以出口推动就业和经济复苏的政策,未来我国出口增长仍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1月31日RJ/CRB指数已经震荡上行至341.42点。能源、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可能会继续提高我国进口成本。
四是国际领先指标方面总体出现好转。近期公布的OECD国家12月份商业和消费者领先指标(BCI&CCI)继续小幅上升。OECD国家的BCI从11月份的101.7228上升到12月份的102.0544;OECD国家的CCI则从11月份的98.9428上升到12月份的99.1689。这表明主要国家的经济复苏信心和商业环境得以好转,未来中国整体外贸环境将会继续好转。
预计2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将有明显回落。目前新兴市场国家普遍进入通胀压力高企、外部资本流入加速的阶段,通胀压力较大将会促使货币政策紧缩,而外部资本流入加快也会推动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升值。这将不利于我国出口;与此同时,虽然美国与德法的经济复苏状况较好,但是欧元区整体和日本经济复苏仍处于筑底阶段。再加上欧美日与中国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以及春节放假生产停工,未来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可能会出现下滑。
预计2月份进口同比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仍将处于相对高位。一是从国内经济增长带来的进口需求来看,2010年第四季度GDP重新回升表明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增强,进口需求仍将保持旺盛;二是从国际进口成本来看,国内大宗商品进口保持较快增速,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新新高,截至1月末,RJ/CRB指数震荡上行至341.42,总体进口成本将会维持在高位;三是政府积极利用进口增长来降低贸易顺差,与发达国家签订大规模的购买合同,将会提高中国高科技与机电类商品的进口规模;四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仍会推高经常项目下进口规模。
预计2月份贸易顺差回升到100亿美元左右。由于出口增速继续低于进口增速,全年贸易顺差预计从去年的1831亿美元下跌至1500亿美元左右,而月度贸易顺差也将从平均每月超过150亿美元下降至120亿美元左右。考虑到2月份为全年对外贸易淡季,春节长假企业停工可能导致贸易顺差处于较低的位置,但相对于1月份有所回升。预计2月份贸易顺差可能在100亿美元左右。
1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超预期,贸易顺差急剧收窄。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增长较快,但逆差扩大的状况未有改变。2011年1月,一般贸易进出口1597.5亿美元,同比增长49.9%,贸易逆差99.7亿美元,同比增加2.8倍;加工贸易进出口1027.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贸易顺差276.5亿美元,同比增加24.1%。
从贸易国别分析来看,新兴市场国家逐渐成为主要贸易伙伴。2010年1月,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59.7亿美元,增长30.5%;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68.7亿美元,增长39.2%;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288.9亿美元,增长34.5%。此外,中印双边贸易总值为66.6亿美元,增长44.2%;中巴双边贸易总值为59.9亿美元,增长74.8%。
从进口增长较快的商品结构分析来看,农产品与大宗商品价格提高是推动进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2010年1月,铁矿砂进口6897万吨,增长47.9%,进口均价为每吨151.4美元,上涨66.1%;大豆进口514万吨,增长26%,进口均价为每吨558.1美元,上涨20.4%。同期进口机电产品620.9亿美元,增长42.6%,其中进口汽车8.1万辆,增长45.4%。
从出口增长较快的商品结构分析来看,机电类商品占据主流,纺织箱包等传统出口产品增长较快。2010年1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45.5亿美元,增长35.3%,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6.1%。服装出口133.8亿美元,增长33.6%;纺织品出口82.4亿美元,增长47.5%;鞋类出口41.1亿美元,增长39.2%;箱包出口19亿美元,增长57.7%。
进口同比增长超预期的主要原因:一是受2010年基期回落较大的影响,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进口总量下降169.81亿美元左右,而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1月,进口总量却超预期的上升了32.09亿美元,导致进口同比增速大幅抬升;二是国内经济增长放缓有限,2010年第四季度GDP重新上升至9.8%。且去年年底以来国际能源、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震荡上行,截至2011年1月31日,RJ/CRB指数已经飙升至341点;三是春节期间国内消费旺盛,且黄淮、华北等冬麦主产区旱情严重,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并推动进口总量价格提升。如1月份大豆进口514万吨,增长26%,进口均价为每吨558.1美元,上涨20.4%。四是国内加息与人民币升值预期加快,国外短期资本利用经常项目“高进低出”流入国内套利的冲动大大增强。
出口增速出现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受2010年基期回落较大的影响,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1月,出口总量下降212.36亿美元,而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1月,出口总量仅下降34.22亿美元,导致出口增速出现大幅回升;二是由于近期欧美日等传统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复苏状况有所改善,对欧美日的出口增速大幅回升。1月份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59.7亿美元,增长30.5%。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68.7亿美元,增长39.2%;三是对新兴市场国家出口有所增长,1月份对东盟出口133.6亿美元,增长26.7%。与巴西双边贸易总值为59.9亿美元,增长74.8%。
贸易顺差急剧回落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同比增速大大高于出口,且进口比环比正增长,而出口环比负增长。从2010年12月到2011年1月,出口规模环比下降34.22亿美元,而进口规模则环比上升了32.09亿美元,因此贸易顺差大幅下降了66.30亿美元。这也是继上个月大幅收缩98.20亿美元之后再度急剧收缩。
未来一段时间新兴市场国家将面临较高的通胀压力,经济增速可能出现下滑,而发达国家筑底复苏可能会进一步分化,美国经济复苏可能会有所加速。一是发达国家的量化宽松政策效应进一步扩散至发展中国家,全球食品、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未来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仍将维持在高位,短期内难以出现实质性的好转。如印度2010年12月批发价格指数上涨8.4%、同期食品价格上涨18.4%。新兴市场国家未来政策调控仍将以紧缩为主,经济增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调,将会对我国的外贸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是发达国家筑底复苏可能会进一步分化。从1月份希腊、葡萄牙等债务危机国的CDS价格回落来看,欧债危机的影响正在收缩。欧盟1月份制造业PMI57.3,略高于去年12月的57.1。但同时2010年12月失业率仍维持在10%的高位,同期CPI也上升至2.2%,超过2%的警戒线,经济复苏出现新的不稳定因素。
日本经济复苏同样仍处于筑底阶段,虽然出现一些好的迹象,但是离强势复苏仍有相当大的差距。1月野村制造业PMI51.4,在连续四月低于50之后重回荣枯分界线之上;失业率也从2010年11月的5.1%略降至4.9%。通缩状况仍改善乏力,2010年12月日本CPI为0%,核心CPI为-0.7%。第四季度GDP季率萎缩0.3%,为最近五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下跌。
美国经济复苏可能有所加速。1月份失业率下降至9%,大幅优于市场预期;1月份PMI达60.8,创下2004年初以来的新高。与此同时,美国通胀压力较为有限,2010年12月CPI为1.5%,而核心CPI仅为0.8%,货币政策紧缩的压力较小,有利于经济持续复苏。
发达国家经济继续筑底复苏,而美国复苏可能加速对于改善我国出口环境有利,但是考虑到欧美日与我国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实施以出口推动就业和经济复苏的政策,未来我国出口增长仍将面临一定的压力。
三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1月31日RJ/CRB指数已经震荡上行至341.42点。能源、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可能会继续提高我国进口成本。
四是国际领先指标方面总体出现好转。近期公布的OECD国家12月份商业和消费者领先指标(BCI&CCI)继续小幅上升。OECD国家的BCI从11月份的101.7228上升到12月份的102.0544;OECD国家的CCI则从11月份的98.9428上升到12月份的99.1689。这表明主要国家的经济复苏信心和商业环境得以好转,未来中国整体外贸环境将会继续好转。
预计2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将有明显回落。目前新兴市场国家普遍进入通胀压力高企、外部资本流入加速的阶段,通胀压力较大将会促使货币政策紧缩,而外部资本流入加快也会推动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升值。这将不利于我国出口;与此同时,虽然美国与德法的经济复苏状况较好,但是欧元区整体和日本经济复苏仍处于筑底阶段。再加上欧美日与中国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以及春节放假生产停工,未来中国出口同比增速可能会出现下滑。
预计2月份进口同比增速可能有所回落,但仍将处于相对高位。一是从国内经济增长带来的进口需求来看,2010年第四季度GDP重新回升表明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增强,进口需求仍将保持旺盛;二是从国际进口成本来看,国内大宗商品进口保持较快增速,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新新高,截至1月末,RJ/CRB指数震荡上行至341.42,总体进口成本将会维持在高位;三是政府积极利用进口增长来降低贸易顺差,与发达国家签订大规模的购买合同,将会提高中国高科技与机电类商品的进口规模;四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仍会推高经常项目下进口规模。
预计2月份贸易顺差回升到100亿美元左右。由于出口增速继续低于进口增速,全年贸易顺差预计从去年的1831亿美元下跌至1500亿美元左右,而月度贸易顺差也将从平均每月超过150亿美元下降至120亿美元左右。考虑到2月份为全年对外贸易淡季,春节长假企业停工可能导致贸易顺差处于较低的位置,但相对于1月份有所回升。预计2月份贸易顺差可能在100亿美元左右。
稿件来源: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