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暴跌带“衰”消费市场 武汉纺服业初夏犹寒
发表时间:2012-06-05     发表评论

  昨天早上11点,泰源轻纺城云兴纺织老板沈阿兴终于迎来了几位客人。“您要的货厂家有,但订货需要一段时间”,沈阿兴跟客人解释。但性急的买家埋怨几句,转身走人。“生意比去年差了三成,不敢多拿货”,沈阿兴叹气。

  由于国际大宗商品跌跌不休、市场不景气预期,记者采访发现,武汉纺织服装产业链今年普遍陷入“买涨不买跌”、缩量生产的怪圈。

  20%企业都亏损

  5—6月份本是夏装销售旺季,但昨日的大夹街服装市场显得很冷清。

  “往年一天可以卖四五百条布,今年只能卖两百条就不错了”,荣华布业老板告诉记者:“服装企业拿货很谨慎,只敢‘吊’着卖。”在大夹街干货运十几年的彭师傅闲得打“斗地主”,他告诉记者:“往年夏装旺季就是在这两个月,今年行情却大大缩短了,一到6月就不行了。去年这时候一天能拉六七趟,今年只拉两三趟。”

  大企业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

  江南实业负责人介绍:“大家都只敢订两三个月的短单,去年则是半年单。今年的销量下降了20%左右。”

  做服装20年的伊美达公司总经理程义松,一个劲儿向记者打听,现在哪行景气:“真想转行。去年这个时候连衣裙已经卖了12万件,今年才卖2万件;原来做一版,跟一版,追一版,一做就是1500件,现在只敢做一版500件都卖不完。不少服装小厂库存都达到了8000-10000件,去年高峰时只有2000件;往年一般是7月15日放假,今年肯定要提前了。”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表明,1-4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亏损面达到20%,亏损额比去年同期暴增120%。武汉市经信委轻工处负责人透露,同期武汉纺织布产量下降23%,服装下降5%-6%,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不景气。

  大宗商品暴跌带“衰”消费市场

  “本来以为棉花将进入高价时代了,没想到今年又来一个回马枪,跌得叫人傻眼”,江南实业负责人说:“今年棉花价格从去年高峰时的每吨3.3万元,下跌到1.8万元,几乎被拦腰砍去一半;而面纱价格也从年初的每吨2.9万元,下降到2.7万元。”大宗商品价格跌跌不休,使得买涨不买跌的市场愈发萧条。

  采访中,记者发现,纺织厂谨慎生产、服装厂谨慎下单、销售市场谨慎进货,造成了全行业性的恐慌性紧缩。紧缩之下,消费市场愈发疲软,形成恶性循环。

  此外,国内外棉花价格倒挂每吨相差4000元,使得订单大量外流至印度、越南等地。沿海企业进入内销市场,使得竞争愈发激烈。不少企业向记者反映,今年的棉制服装销售大降了70%左右。

  产销两不旺的背景下,服纺行业“赊账”经营的模式,显得举步维艰,“三角债”使得企业随时面临资金断裂的危机。

  “去年上半年货款能回来90%,今年还没影子”,程义松说:“不得已,我向银行借款200万,仅利息一年就要17万。”

  武汉服装商会会长、元田服饰董事长刘树仁认为:“大形势不景气的背景下,汉派服装要抓住自身定位中端、快速、高质量的特点。不必过分追求品牌、附加值,中档服装的抗风险能力反而最强。但是,中小服装企业难免会迎来一轮洗牌。”蔡木子/刘俊波/瞿贝

稿件来源:长江日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