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恢复乏力 涉华贸易摩擦风险加大
发表时间:2012-07-09     发表评论

  “今年我们已经并将继续感受到涉华贸易摩擦中大案、要案的数量和案值持续居高,而且将覆盖更长的产品链。同时,市场准入、人民币汇率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也将被继续挑战。”商务部条法司司长李成钢12日在中国贸促会举办的“国际商事法律服务论坛”上说。

  据新华社报道,在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美国经济恢复乏力,新兴市场国家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在享受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商事领域内面临的各种纠纷也在不断增多。

  据了解,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欧美以及一些发展中大国反倾销、反补贴的重灾区,连续10年成为美国知识产权337调查的头号目标,案件数量逐年上升。来自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信息显示,今年前5个月,外国企业在美已经对我国企业提出了10起337调查申请。

  与此同时,在世界贸易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涉华案件数也在迅速上升。据WTO统计,近几年涉及中国的WTO诉讼平均都超过了总量的三分之一。

  李成钢表示,WTO框架内的争端,解决的一般都是制度、机制层面的问题,WTO诉讼已经成为美欧的战略性工具之一。不过2007年之前,中国作为被诉方参与,之后则开始有攻有守,攻守渐趋平衡。

  5月25日,中国把美国对华22类产品的反补贴措施“打包”起诉至WTO。此次诉讼案件涉及油井管、铜版纸、钢制轮毂等22类产品,累计涉案金额72.86亿美元。

  李成钢说:“随着中国逐渐主动向WTO‘讨说法’,中美、中欧间在WTO的你来我往将会越来越频繁。”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入世毕竟只有十余年时间,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法律专业人士还是企业,做到熟悉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规则仍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

  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在12日的论坛上指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严重,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纠纷方面普遍存在障碍多、经验少、代价高、效果差的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张玉卿表示,与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我们法律服务软实力还相差很远,不能适应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比如,缺乏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律师和业内人才,一些企业对律师的作用也认识不足,不到发生纠纷很少想到律师,而实际上,一笔交易从头至尾都涉及到法律问题。

  李成钢说,双反摩擦、WTO诉讼、知识产权、汇率问题和市场准入,是现阶段乃至今后几年中外将密集讨论的问题。而随着中国企业的贸易与投资进入全球市场,中国在这些方面不仅有“防守利益”,也存在着广泛的“进攻利益”。

稿件来源:证券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