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企业南亚办厂引深思:全球供应链竞争造服装强企
发表时间:2013-01-15 发表评论
2012年年底,多家泉州纺织服装企业的老板自发组织前往孟加拉国考察。
企业家们发现,在当前国内服装业仍在探索是否要向孟加拉国、印度以及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生产制造业时,一些泉州人创办的服装企业已经在孟加拉国站稳了脚跟,有的已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中资制衣公司。
这些中资制衣公司的成功在于投身棉花、纺纱、面料、制衣、品牌、营销等的全球产业链整合,学会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自己所需的资源。
孟加拉国最大中资制衣公司
由泉州人一手创办
2012年年底,由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组织的“孟加拉国服装纺织面料展览会”考察团到达该国首都达卡。考察团成员由晋江锦兴集团、万兴隆集团、联纺纺织织造公司、石狮斯舒郎服饰公司、石狮致高纺织公司、泉州新艺塑胶公司以及厦门锦厦科技公司等企业负责人组成。
在12天的考察行程中,令泉州的企业家们感到自豪的是,孟加拉国最大的中资制衣公司――利德成服装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庄立峰就是泉州人,企业目前年产值近1亿美元,雇佣当地工人近万人,企业的年出口值占孟加拉国出口总值近2%。
据考察团成员、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秘书长施正植介绍,早在1995年,泉州人庄立峰就看中了孟加拉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及孟加拉国产品在多国享有免税待遇的独特优势,大胆到孟投资建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庄立峰创办的利德成已成为该国业界的“领头羊”,主要生产内衣、童装和运动服饰,还为CK等欧美名牌代工。 “由于不缺工,且制造成本低,利德成现在的生产订单排到了2014年。”施正植说,“该企业在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地设立了办公室从事品牌推广,研发和营销机构则设到了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多个城市,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全球配置资源
造就服装业“华为”
据悉,2012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不只一次与国内的服装业翘楚探讨过一个重要话题,即在棉花成本高企、人工工资上涨以及关税负担不平等的背景下,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改变日益严峻的生存局面?如今,中资制衣公司在孟加拉国的成功为业界点亮了一盏明灯。
“生产和员工在孟加拉国,研发和营销在欧美国家,品牌与推广在澳大利亚和德国,出口欧洲和美国则几乎免税,这就是利德成成功的秘诀。”施正植分析。对于自己的成功,庄立峰如此分析:“孟加拉国工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员工,是他们的汗水造就了利德成的成功,在这里十多年,越来越发现孟加拉国的好。”
记者了解到,泉州人创办的福建峰达轻纺几年前也已经在泰国成功办厂,目前该企业的许多订单都在泰国生产,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对于利德成与峰达的模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负责人伏广伟提醒,由于东南亚国家纺织服装的产业配套尚未完整,无法与国内相比,因此企业在向东南亚转移生产制造时,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看,已经有一些企业向东南亚外迁后又返回国内了。”伏广伟说。
对于“制造业大转移”,七匹狼集团董事长、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周少雄在2012年的中国服装年会上乐观地指出:“在资源和市场利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服装业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全球供应链的竞争,而随着更多服装企业对供应链理解的深化,中国服装业的‘联想’、‘华为’的出现,或许就在情理之中。”
企业家们发现,在当前国内服装业仍在探索是否要向孟加拉国、印度以及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转移生产制造业时,一些泉州人创办的服装企业已经在孟加拉国站稳了脚跟,有的已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中资制衣公司。
这些中资制衣公司的成功在于投身棉花、纺纱、面料、制衣、品牌、营销等的全球产业链整合,学会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自己所需的资源。
孟加拉国最大中资制衣公司
由泉州人一手创办
2012年年底,由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组织的“孟加拉国服装纺织面料展览会”考察团到达该国首都达卡。考察团成员由晋江锦兴集团、万兴隆集团、联纺纺织织造公司、石狮斯舒郎服饰公司、石狮致高纺织公司、泉州新艺塑胶公司以及厦门锦厦科技公司等企业负责人组成。
在12天的考察行程中,令泉州的企业家们感到自豪的是,孟加拉国最大的中资制衣公司――利德成服装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庄立峰就是泉州人,企业目前年产值近1亿美元,雇佣当地工人近万人,企业的年出口值占孟加拉国出口总值近2%。
据考察团成员、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秘书长施正植介绍,早在1995年,泉州人庄立峰就看中了孟加拉国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及孟加拉国产品在多国享有免税待遇的独特优势,大胆到孟投资建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庄立峰创办的利德成已成为该国业界的“领头羊”,主要生产内衣、童装和运动服饰,还为CK等欧美名牌代工。 “由于不缺工,且制造成本低,利德成现在的生产订单排到了2014年。”施正植说,“该企业在澳大利亚和德国等地设立了办公室从事品牌推广,研发和营销机构则设到了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多个城市,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全球配置资源
造就服装业“华为”
据悉,2012年以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不只一次与国内的服装业翘楚探讨过一个重要话题,即在棉花成本高企、人工工资上涨以及关税负担不平等的背景下,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如何改变日益严峻的生存局面?如今,中资制衣公司在孟加拉国的成功为业界点亮了一盏明灯。
“生产和员工在孟加拉国,研发和营销在欧美国家,品牌与推广在澳大利亚和德国,出口欧洲和美国则几乎免税,这就是利德成成功的秘诀。”施正植分析。对于自己的成功,庄立峰如此分析:“孟加拉国工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员工,是他们的汗水造就了利德成的成功,在这里十多年,越来越发现孟加拉国的好。”
记者了解到,泉州人创办的福建峰达轻纺几年前也已经在泰国成功办厂,目前该企业的许多订单都在泰国生产,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
对于利德成与峰达的模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负责人伏广伟提醒,由于东南亚国家纺织服装的产业配套尚未完整,无法与国内相比,因此企业在向东南亚转移生产制造时,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事实上,“从全国范围来看,已经有一些企业向东南亚外迁后又返回国内了。”伏广伟说。
对于“制造业大转移”,七匹狼集团董事长、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周少雄在2012年的中国服装年会上乐观地指出:“在资源和市场利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服装业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入全球供应链的竞争,而随着更多服装企业对供应链理解的深化,中国服装业的‘联想’、‘华为’的出现,或许就在情理之中。”
稿件来源:泉州晚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现在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