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增长,强就业:中国经济转型已开始?
发表时间:2014-06-17     发表评论

  经济增速连续五年放缓,就业增速却不断加快。就业与增长的这对好友,如今变得有些若即若离。今年以来,刺激措施不再集中于增长回报较高的投资,而是偏向于能够大量创造就业的服务业。种种迹象都释放着这样一个信号,曾经饱受质疑的中国经济转型,似乎真的已经开始了。

  过去,中国政府曾将经济增速百分点与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直接挂扣。然而,在5年经济失速的情况下,每年的新增城镇就业却从1140万人增至1310万人。美国顶级智库彼得森研究所指出:

  中国就业市场强势,主要原因来自于服务业的增长。去年,服务业继50年来首次超出第二产业(制造业,矿业等)的GDP增速贡献值。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而这与服务业所具备的劳动密集型特征密不可分。在结构性改革不断对经济进行调整与再平衡的当下,这种趋势将会进一步延续。

  下图中,新增城镇就业自2009年开始就延续了稳步增长的格局,而同期经济增速却在下滑。比如,2013年城镇就业增速较2011年高100万人,但同期经济增速却下降了1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就业增速距离政府目标颇有“盈余”。去年,中国新增就业为1300万人,远高于1000万人的政府目标。纵使经济增速在2014年一季度下降到7.4%时,这一趋势仍然没有改变。

  (左边数据位城镇新增就业;右边为实际GDP增速)

  而在下一张图片中,我们看到,2014年前四个月城镇就业高于2013年同期。

  (左边两个数据位个人GDP增速;右边为城镇新增就业)

  去年11月,李克强表示,由于就业增速稳定,7.5%的增长目标仍然可行。而在今年6月11日第二场“经济公开课”上,李克强以新增就业人口,失业率,服务业增加值等经济数据作为开场白,足以体现他对中国经济转型的信心。

  1~5月份,我国新增就业人口600万人,占全年目标的60%,其中3、4、5月的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17%、5.15%、5.07%;务业增加值所占比重达到49%,继续超过第二产业。

  彼得森研究所对此评论道:

  按照过去的传统概念,GDP“保八”被视为是中国创造工作岗位,加快就业增长的保障。然而,这种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特别是在习李政府的治下。中国GDP增速已经逾两年低于8%,然而出乎很多分析人士的意料,新一届政府不仅抗拒以投资驱动增长,同时也接纳了整体经济增长失速。5月份,习近平主席将低增长称作“新常态”。新一届的政府也意识到,产出目标对于就业目标的达成来说并非必要。

  中国的领导人对“新常态”非常满意。纵使在出现较大下滑风险的今年,中国亦没有使用加大投资的方式为经济筑底,大多数措施都面向了就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在过去两年中,国务院出台了数个高调的减税措施,并对小微企业实施定向降准。由于多数小型,微型企业都身处服务业,因此他们在促进就业增长上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对于这些措施,彼得森研究生也表示了赞许。

  他们掌握了管理经济的方法,这是一个很好的迹象。这也显示出,中国的领导人将在就业市场指标稳定的状态下默许低增长。只要是不破坏或者耽误结构性改革,任何支持劳动力市场的政策都值得欢迎。

稿件来源:华尔街见闻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