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了,中国经济天晴吗?
发表时间:2014-06-26     发表评论

  六月汇丰PMI速报出奇地好,较上月大涨14点登上50.8,为2013年11月以来最佳,中国经济活动重回扩张。此一发展与一个月前瑞士信贷根据李克强动力指数所作出的判断一致,也与笔者之前预言的第二季度增长速度(环比折年率计算)大约在6.7-7%之间相吻合。

  从微观角度上观察,中国经济最近在三个领域出现了改善。首先,出口订单明显回升。全球经济已经从第一季度的低迷中走出,需求不算强,但是滑落状况已现反转。其次,消费回暖。农历新年前后国企和政府急刹公款消费,不仅打击了高端消费,也影响了低端消费,这个拖低因素至第二季度已见缓解,个人消费重归正常。再者,补库存起步。其实终端产品仍在去库存,但是生产原料方面似乎浮现补库存的苗头,显示企业信心和现金流有所改善。

  不过经济增长仍然被两座大山压着。尽管消费和出口略见回暖,投资依然不景。地方政府曾经十分热衷于基础建设投资,但是如今在反腐败的阴影下,“少做少错”现象普遍,地方上的“不作为”严重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拖累经济复苏。同时房地产市场出现疲态,住宅成交量和土地成交量双双下挫,房地产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大降,而且隐含着金融风险。

  如此的增长环境下,政府会不会推出较大规模的刺激政策?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习-李体制与上一届领导人在政策思维上的最大分别,是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规律,不轻易以行政政策干预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因此此届政府推出大规模刺激措施的门槛,较上届政府高出许多。政府着力于结构性突破,维持“中高”的经济表现(相对于最高的增速),政策底线在于促进就业,维持社会稳定。如果经济表现最差的第一季度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社会动荡,目前没有理由认为社会安定在近期会受到威胁。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在货币政策上作出了一些调整。连续六周逆回购,并且实施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SHIBOR今年六月没有像去年那样暴涨,非标类理财产品违约的消息也比想象的少。笔者认为,央行的确在敏感时期出手维稳,通过流动性注入消弭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不过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否已经改变,则仍有待观察。去杠杆和消除产能过剩,是本届政府的既定方针。技术层面上的微调,未必改变今后数年货币环境的大格局。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最不确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但是复苏力度依然不够。雨停了,不过还是阴天。

稿件来源:第一纺织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