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再生短纤价差持续千元之下,后续替代效应能否发生?
发表时间:2021-05-18    作者:相红姣 发表评论

  近期原-再生涤纶短纤价差持续在千元以上运行,业者担忧替代效应即将发生,那么直纺短纤企业主动减产带来的供应收缩预期或将磨灭。不过小编认为,即便二者价差短期无法收缩,再生短纤也不会对直纺短纤市场造成过大冲击。

  回顾二者近5年的价差,2017年“禁废”政策落地之前二者价差基本在1000-1500元/吨间。由于直纺涤纶短纤与高强低伸仿大化的下游领域存在较高的重叠,一般来讲,当二者价差价差小于1000元/吨时,再生短纤的替代优势将会减退。自2017年下半年禁废政策落地以来,再生短纤价格的节节攀高令其失去了一部分市场份额,二者价差开始缩窄至500元/吨附近,直纺涤纶短纤因价格优势大大获益。

  但经历了2017年下半年至2020年的消化,市场供需格局已经重塑。因原生短纤的反替代作用,再生短纤企业深受其累,部分优质企业则逐步转型。所以自2018年后来看,再生短纤企业中单独生产棉型常规本白产品的企业非常少,多数企业或淘汰或转型,目前留存的工厂多已转型成功的企业为主,以生产差异化再生短纤为主,如有色、粗旦、中长或其他功能性纤维为主,常规棉型本白再生产品已经缩量。并且如若轻易更换原材料,反而会引发产成品质量的不稳定。况且下游涉涤纱线盈利情况良好,尤其是涤棉纱利润更是可观,纱厂成本控制的欲望暂时不是那么迫切,所以尽管目前二者价差已突破千元,但除了色纺纱外,常规本白纱线产品并未出现明星的替代效应。

  后期来看,短纤期货上市后,下游企业的采购方式更加灵活,点价交易的推广也令纱厂能更好的控制原料成本,并且下半年原生短纤还将面临自身供应增加以及原材料端供过于求的状况,所以短时的价差扩大或难引发太大的替代效应。

稿件来源:隆众石化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