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中国服企用工猜想
发表时间:2010-01-12    作者:袁环 发表评论

  无论是用工本土化,还是支持家庭化生活的新移民策略,都指向时尚制造的和谐未来

  在这个用工成本直线上升、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商业地价连年攀升的时代,中国服装企业家们关于未来用工的种种猜想未曾磨灭过。

  “从商业角度考虑,产品的高利润率自然是品牌崛起的依托。不过,企业家社会责任感与利益最大化总是让更多本土服装企业家们在义利之辩中很纠结。”霞湖世家董事长郭长棋说,“我们必须对未来做出大胆设想来规划中国服装企业用工制度的升级方向。而要改变中国服企用工现况,必须要改变企业经营意识与盈利模式。”

  产业西迁加速度

  30年前,福建泉州的劲霸工业园区还未有规划。英林镇里的几个洪姓本家人可能还在十几平米的工棚里踩着四处冒油渍的飞人牌家用缝纫机,他们的脚掌还有渔民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踩沙滩的习惯——十趾分开。这其中就有如今已经成为柒牌董事长的洪家兄弟。

  而今,越来越多的东南沿海城市开始将生产基地往中西部迁徙。福建男装代表企业利郎总经理王良星说:“现在将企业迁往安徽河南等地的生产基地,还不成熟。因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需要大笔资金与人才输入。不过,产业制造基地从沿海向内地发展是不可回避的趋势。”

  “让沿海更多产业集群地主要担任产品研发与营销总部,而更多制造基地应该设在那些经济需要发展的省份,比如安徽、河南,这也是外出务工人口输出较多的省份。”在王良星的想象中,20年后,应该让大多数生产员工在离家乡不远的工业园安居乐业,让总部少数技术培训管理员工去制造工业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多数流动农民工在他乡求职取薪。

  其实,闽南很多服装品牌已经在流行产品外包,其中玩得最得心应手的,莫过于福建籍企业家郭长棋。他的T恤加工厂设在广东沙溪,在这个沙溪工业园中,有为员工设立的篮球场和健身器械。他对记者说:“我还在濮院、顺德还有合作的生产加工基地。我最愿意看见的就是工人们在工作之余安居乐业,过得幸福安康。对于企业家来说,心里要有全局概念,光广东、福建、浙江富裕,那不行,内地也要富裕。20年后,我希望在成都、吐鲁番、西安附近也有工业园。”

  “西部劳动力成本在相对比沿海城市低的情况下,企业家有产业迁徙的决策,必先有大量资本投入与人力投入。而这正是考量企业家德商的时候。如果去安徽设厂,就势必将原材料和后整车间都搬到安徽去,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劲霸总经理洪忠信说。

  告别全球产业链低端

  20年前,花田企业创始人刘起棠从香港回深圳办厂,他带着在香港白手打拼的资金在罗湖区盖起厂房。他本着给工人们四人一间车工宿舍且带卫生间的期许,完成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在此之前,刘掌门是含着一口花椒在腊月游过香江到香港赚得第一桶金。在香港创业的日子里,他天天都睡在厂房大库的三合板上。

     “事实上并不是中国服装企业家欠缺社会责任感,而是多年来中国服装制造水准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层。”刘起棠举例说,在意大利佩鲁贾,每一个制造企业都分管一线成衣大牌的产品研发、制造、后整理,品牌营销中心则设在米兰。其中,在佩鲁贾发向全球的订单里,20%发往中国。虽然,现在更多订单都开始转移到柬埔寨。这是近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的。

  刘起棠认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不能让中国工人顶着产业链底部的压力。他希望未来20年后,花田在西部投资的基地建设得很好,他和他的家庭可以移居到西部去。那里有比现在罗湖工业园大10倍甚至100倍面积的农庄,也有自己建设的幼儿园和小学。

  从刘起棠的设想可以看出,用工本地化与乡村城市化这种欧洲时尚制造模式给企业家们带来的启发。也有企业家认为只要有计划地建设,农村可以城市化,甚至带着农村气息的新城镇能为时尚制造的新动力。无论是用工本土化,还是支持家庭化生活的新移民策略,都能支撑时尚制造的和谐未来。

  需要什么样的模式创新

  1999年,杭州萧山区高志伟的绣花厂里来了一批四川女工。进入企业后,人事部门发现这些女工差几个月才满18岁成年。高志伟算一算,如果遣返她们回家乡,她们也需要一些车马费。于是就让这些女工在厂里不上工免费吃住,直到年龄达标才让她们开始上机工作。

  位于北京宋庄工业园区的圆领部落董事长储思鸣告诉记者:“宋庄是个有前景的地方。现在我们在这里有20亩地。20年后,这里不一定比798差。希望未来能让工人们吃到有机蔬菜,让工人们喝到有机蜂蜜。这里离北京那么近,我所要做的是为员工们多设想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每月去北京话剧院看场话剧,每年可以有一次户外旅行。”

  霞湖世家董事长郭长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好产品需要制造者的好心情”,而在记者采访的十几家本土服装制造企业都认“好心情”和“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而“家庭稳定”又是“幸福指数”的基础。

  有关专家指出:“要解脱处于全球服装产业供应链底部的中国制造身份,更重要的是重营销研发智慧,并在品牌商业模式上有大胆创新。相信用工制度的优化和本土民族品牌崛起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未来,新模式、新环境、新气息给服装制造者们带来家庭稳定的幸福感是一个和谐前景的基础。另一方面,服装制造劳工们的好心情让中国制造有更长足发展的品牌升级原动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家们不仅需要在现有模式致力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精算执行,更要有造福社会、高瞻远瞩的创新方法。

稿件来源:服装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