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服企业社会责任:从道德符号到投资未来
发表时间:2010-08-17    作者:胡建 发表评论

  从2005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推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起,到2009年推动业内10家企业首次公开联合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五年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一直有条不紊地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与此同时,也有一大批纺织服装企业积极投入到社会责任建设工作中,而且这种行为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持续的“正”效应。因为理性明智的企业能洞悉履行社会责任背后的“红利”。

  责任管理的战略驱动力

  社会责任这个原本涉及企业道德层面的问题,由此转化为涉及企业效益提升、管理方式改变的问题。

  行业层面的战略把控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许坤元曾经指出,社会责任是行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将积极推动全行业践行社会责任和管理体系建设,以社会责任促进管理和发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创新平台,帮助企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也就是说,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今天,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门“必修课”,而非一道“选答题”。

  其实,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待社会责任的发展不过是短短20年的时间。1990年代初,Levis“血汗工厂”的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一时间Levis品牌受到很大的冲击。为了挽救公众形象,以便品牌能够持续发展,Levis制定了第一份公司生产守则。而NIKE在其2005年发布的《社会责任报告》中表示,将建立一个特别小组以保证供应商的员工收入、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符合要求。此前NIKE就曾因为漠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遭到公开抵制。以上事实都是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有力佐证。

  《2009/2010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以下简称《社会责任年度报告》)中郑重地写道:无论责任是否真的存在区别,都不会再有人否认持续发展是所有国家、所有行业、所有企业、甚至所有个人的“共同责任”。

  从纺织服装行业的现实来看,国际买家的订单与社会责任要求挂钩形成了最初的社会责任基本驱动力。但随着2009年金融危机后内销比例的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移的推进,行业产销量与投资的增长逐步被国内市场需求所消化,过去被动型的社会责任驱动力开始随着行业政策规范和产业导向逐步转向主动行动。例如,印染类企业通过应用节能减排技术来降低企业的环境成本获得市场准入。因此,社会责任的战略性转型已是企业效益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行业优势企业通过不断挖掘内部社会责任管理潜力,使得企业成本得到较好控制。基于此,《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建议:行业企业必须主动抓住历史机遇,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战略和管理能力,才可能在未来获得持续发展的空间。

共 5 页: [1] [2] [3] [4] [5]

稿件来源:中国服饰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