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市垂杨镇建成河北最大植桑养蚕基地
发表时间:2010-09-14    作者:许文/刘华晶 发表评论

  初秋,正是植桑养蚕的丰收季节,在河北省南宫市垂杨镇各个蚕茧收购点热闹非凡。

  “我家今年养蚕4张,种桑园3.5亩,收入有望突破2万元。”郝尚营村60多岁的农民郝东增,刚刚接过钞票,喜色洋溢在脸上。他说,过去他家靠10亩棉花只能解决基本温饱,现在植桑养蚕一亩地的效益是以前种棉花的3至4倍。全村有养蚕户22户,蚕农人均纯收入仅此一项可达1000元以上。

  植桑养蚕从“无”到“有”是垂杨镇蚕桑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的“东桑西移”、“南桑北移”的机遇,大力推广养蚕技术,使全镇近千户农民抱上了“金娃娃”。目前,该镇桑园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成为河北省最大植桑养蚕基地。

  为走好植桑养蚕这条特色致富道路,垂杨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助力植桑养蚕发展。一是宣传发动。该市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一方面组织全镇42个村的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山东泰安、浙江桐庐等地参观学习。让群众直接感受植桑养蚕带来的经济效益。一方面,邀请山东菏泽等地的种植典型、大户现身说法,使“植桑养蚕、致富发家”的观念深入人心。二是科技推动。该市从外地专门聘请植桑养蚕的专家来本地讲课,组织乡村兴桑养蚕技术培训会25次,现场观摩15余场次,学习人数达2500多人。同时,总结示范户的植桑养蚕经验,归纳成为操作流程表,组织专家编写《植桑养蚕月报专刊》,并印发给养蚕户,解决了大家的技术难题。三是服务带动。该市鼓励相关乡镇,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建立桑蚕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良桑苗繁育、载桑补助、养蚕大户设施补贴和表彰奖励,大力发展养蚕大棚和小蚕共育示范点,缓解蚕农投入不足的矛盾。同时协调金融部门,为植桑养蚕农户,每亩协调无息贷款1500元,并且积极与山东省日照市茧丝绸集团进行合作,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取得明显成效。目前,该镇农民仅植桑养蚕一项年收益可达2250万元。

稿件来源:河北新闻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