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烈:展望纺织科技“十二五”勿忽略一线锻炼与原始数据
发表时间:2011-01-17    作者:王烈 发表评论

  1958年2月,我在原纺织部生产计划室工作。一天早晨刚上班就接到通知——长远计划室马彦主任找我。我即刻前往,马主任说:“现在要安排你到北京国棉三厂去学细纱挡车技术,想不想去?”我说:“想。因为只有掌握了细纱挡车,才能比较有针对性地做好细纱维修工作,更好地为机器运转服务,提高棉纱质量、降低断头率。”

  接着我问道:“安排我去多长时间?”马主任问:“新工培训一般要多长时间?”我说:“一般是两到三个月。”她停了停,说:“你是大学生,给你一个月时间。”当天下午我便到京棉三厂报到了。

  那时,细纱挡车工大多是女性,我在车间备受关注。经过一个星期的埋头学习和实践,我的右手食指卡出好几道血印。接着,我又开始练包粗纱和拔管纱。经过两个星期的勤学苦练,我取得了一分钟能上车接12根头且没有空头的好成绩。第三个星期,我学会了细纱挡车接头、换粗纱、拈皮辊做清洁、跑巡回等全套操作方法,拿到了厂长亲自发给我的看管两台车的上岗证,之后我回到了部里。后来,我才知道是时任纺织部部长钱之光派我去学习的。

  时隔不久,各地纺织企业出现高速化苗头。于是,我又被安排到天津调查细纱高速情况。当时的天津纺织工业局技术处处长潘定生对我说:“天津四棉细纱高速上得快,你就去四棉调研吧。”

  到了天津四棉,我设计了一张详细调查表,对七位细棉挡车能手做跟班调查。七位挡车工每人跟三个班,我总计跟了21个班,记录了每位挡车工的姓名、车号、棉纱支数、车速、单产、条干质量、回花量、空锭、断头、开花、巡回次数、拈皮辊、打擦板、推地、换粗纱、歪锭子、飞钢丝卷、喝水次数等详细情况,每次都请挡车工确认并签名。

  三周之后,我到天津纺织局请潘处长看了这份原始调查表。潘处长告诉我,纺织部来电话说钱之光部长也在等着看调查记录呢。

  走进钱部长的办公室,我先将原始调查表交给他,接着作了简单的口头汇报。听完汇报,钱部长笑道:“你调查得好,先回司里汇报,再抄一份调查表留底儿。然后把原始调查表给我送来,我要仔细看。”此后不久,钱之光部长带我到上海参加了一个研究高速生产的会议。1963年,我又去西北国棉四厂当了一年细纱保全工。

  这些实践,为我后来担任湖北安陆棉纺织厂细纱技术员时创造A512细纱机统筹平车工作法和另一项高速元件表面处理技术打下了坚实基础(细纱机统筹平车工作法是我和车间一位叫倪同汉的八级老师傅共同创造的)。

  前年,国资委纺织老干部局组织我们去北京郊区春游时,曾任纺织部机械局局长的原上海交大纺织系的老校友还告诉我:“你在安陆棉纺织厂创造的A512细纱机统筹平车工作法,在上世纪70年代向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推广,当时香港的行业协会也曾派人到北京了解此事。”

  通过多年的工作经历,我深刻感受到深入基层的重要性。可以说,我所取得的技术成果都归功于一线实践。我认为,展望纺织科技“十二五”,无论是技术攻坚还是研发创新,都不能忽略一线锻炼与原始数据的作用。

稿件来源:中国纺织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