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周期长成维权障碍 泉州纺企新款面料频遭仿冒
发表时间:2011-03-14    作者:王丽虹 发表评论

  “刚推向市场不久的两款新花色面料,被国内三四家企业随意仿冒销售,由于仿冒产品无需开发成本,售价较低,这两款面料销售大受打击。”石狮一家纺织面料企业负责人陈先生颇为无奈。

  从泉州市纺织服装协会获悉,如陈先生一样,新款布料产品被仿冒的并不在少数。如何更好地维护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一道难题。

  申请周期长成维权障碍

  走访泉州市多家面料企业发现,不少面料企业都有过与陈先生类似的遭遇,但多数面料企业并未主动维权,积极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为何面料企业的维权意识如此淡薄?“要不是这两款新花色有潜力长期占有市场,也不会花大力气申请外观设计专利。”陈先生坦言,申请一个外观设计专利需1000元左右,看似不贵,但企业无法准确判断花色面料投放市场后的反应,也就无法决定该对哪一款设计申请专利,若所有款式全部申请成本又太高,因此很少有面料企业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申请周期较长是企业不愿意申请的另一个原因。”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副总经理方传榜称,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下来至少要半年时间,由于产品更新快,部分花色面料可能在专利申请下来前就已被市场淘汰。

  版权登记可作维权证明

  “对于自主设计的花色面料,企业可以到福建省版权局进行免费版权登记。”方传榜建议,相较于外观设计专利半年以上的申请周期,完成版权登记只需10至15天,时间较短。完成版权登记后,一旦面料企业与仿冒企业发生纠纷,需要主张自己的权利时,版权登记的内容可作为企业自主创作的初步证明。

  泉州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纺织面料企业在外观性专利上的申请数量远低于其他行业。对我市面料企业而言,确实没必要每种花色都申请专利,但可以挑选一些较有市场潜力的花色进行申请,而在新花色投放市场前,可以先取得专利申请号,申请号在申请当天就可拿到。一旦拿到申请号,就意味着企业获得了新花色的独有使用权。

  企业应建知识产权档案

  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可建立知识产权档案,指派专人对新花色面料等产品的设计原稿、生产记录、销售合同等资料进行妥善保管,留作维权证据,一旦自主设计被他人抢先申请专利,企业可通过相关证据,依法请求撤销或让已授予的专利权无效,为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编后>>积极创新还要善用专利“保护伞”

  据报道,佛山一家陶瓷企业2002年至今所研发的每一款新品,都申请了专利保护,在专利“保护伞”下,该企业不断壮大,成为行业创新标兵。

  企业积极进行产品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但若只关注创新而忽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其创新产品投放市场后将很快被模仿者淹没。想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企业就要善用专利这把“保护伞”,掌握“唯我独尊”的话语权。

稿件来源:泉州晚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