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卖衣服而是在卖布——珠三角调查:中小服企清仓甩存货
发表时间:2011-05-26     发表评论

  珠三角是中国服装制造业的“风向标”。

  珠三角是中国服装制造业的“风向标”。日前,在广州一些主要的服装集散、销售市场,曾经在金融危机期间大行其道的超低价服装再次出现。

  1元一件的棉质短裤、吊带背心,3元一件的短袖体恤,5元一套的宽松“师奶衫”,长短款式可任选……在广州荔湾区上下九步行街一带,超低价服装大甩卖的宣传随处可见。

  “我们不是卖衣服,而是在卖布。”名韩服装店老板张福平说。

  广州市民吴女士告诉记者,老广州人喜欢在荔湾区上下九一带的小店铺淘衣服,因为这里经常销售一些服装代工厂囤积下来的尾货,以及出口转内销略有瑕疵的货品,质量不错价格特别便宜。

  对此,广东虎门服装协会副秘书长秦英福认为,今年原材料、劳动力成本都在大幅上涨,一些规模较小的服装企业为了缓解压力,尽早回笼资金,采取大甩卖策略。

  “资金只有流动起来才能产生利润,加上目前处于换季的时候,夏装款式变化非常快,旧衣服如果卖不出去便会积压,只能亏本甩卖了。”秦英福说。

  这一说法得到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认可。

  广州市海珠区康乐村一带盘踞着众多家庭作坊式的制衣企业,从这里出产的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也有部分产品流入到本地市场。腾飞制衣厂老板陈波告诉记者,他经营的工厂正面临“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工厂不敢接数额较大的外单,上半年只接了5000件服装的加工订单,而过去至少是2万件以上的量;另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了20%,人工费用、水电等价格也在涨,不断挤压着利润空间。

  “做服装讲究薄利多销,但现在却不敢接大单,会先观望一段时间,并把挤压的存货清理干净,增加一些现金流。”陈波说。

  佳美服装厂的负责人刘辉告诉记者,由于竞争残酷,处于弱势地位的服装小厂,普遍缺乏议价能力,只能自己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尽管布匹、染料等原料价格涨幅达20%,但我只敢给客户涨10%,即使这样,客户还是抱怨并打算下半年把订单转到越南去。”

  腾飞制衣厂老板陈波告诉记者,他正打算把工厂的生产车间从广州转移到湖南,预计厂房租金可以节省30%,人工成本也会下降,广州以后只做设计和销售。

  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表示,未来中国的服装行业将呈现一个新的格局,即沿海发达地区集中总部、设计、开发、品牌、物流部门,而内地则集中加工部门。“这是一个区域优化的结果,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时间。”王茁说。

稿件来源:东方早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