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结构生变——纺服业:“用工难”是连续剧还是变奏曲?
发表时间:2012-03-02    作者:王山山 发表评论

  年节已过,沿海地区又拉响新一轮“缺工警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用工短缺、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形势日趋严峻,“随找随有”的工人变得不好找了,“人口大国”却连续多年为劳动力不足而惆怅不已,劳动密集型的纺织产业更是因此格外纠结。

  每个春天都在上演“用工难”,今年似乎跟以往又不完全一样。以农民工群体为中坚力量的用工市场,正迎来多种变化。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否真的已从过剩转向紧缺?是连续剧还是变奏曲?怎样才能让局面改变?该如何解读“用工难”释放出的信号?
 
  1、供求结构发生变化?

  广东千里马布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  陈丽珊:

  年后,大部分企业的老板早就上班了,但工厂还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用工难已经成为纺织行业的常态,尤其现在要招一名技术工人更是难上加难。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江永红:

  价格变化本身就是一种市场机制的结果。如果一定说“用工难”这个提法有夸大事实的成分,那么更加严谨的表达方式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比已经较早年有了很大变化,早年供大于求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尽管各地在统计口径上或有所差别,但谁都不会否认存在这个变化的事实。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社会学家 杨建华:

  在沿海地区,劳动力紧缺将会是个长期趋势。随着城市生活成本上升、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逐步改善,产业工人“回流”会更加明显。同时,因为职业教育“缺位”,浙江省内劳动力平均年龄为43岁,相较于省外劳动力32岁的平均年龄,已经出现老龄化趋势,产业工人“后继乏力”。

  2、供求结构发生变化?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 穆光宗:

  “用工难”表面看是劳动力供不应求,自2004年以来,中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净增长量都低于新增加劳动力需求量,两者之间差距逐步扩大。但这可以分为几种情况:一是数量供应型短缺;二是供求错位型短缺;三是需求过旺型短缺。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张车伟:

  正是因为劳动力供求结构的变化,才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用工难现象,但由于东南沿海之前主要靠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廉价劳动力发展,这便导致一旦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工人选择性变多,东南沿海地区就变成了用工难的重灾区。

  3、加薪根治“用工难”?

  东莞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茶山分会秘书长 许建平:

  许多小型企业的薪酬存在一定的“水分”,有些奖金、福利根本没有写进规章制度,在落实薪酬制度时与招聘会上的承诺大相径庭,导致很多的务工者宁持观望态度,也不愿立刻进厂打工。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周德文:

  简单加薪“治标不治本”,增强创新能力才是根本出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营销创新等,既能提高产品质量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并最终摆脱“用工难”、“加薪潮”的影响,以保持企业持久的生命力与发展力。

  义乌双童吸管有限公司董事长 楼仲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增长的比例一直跟不上财富增长比例,韩国、日本在跟我国同等人均GDP的发展阶段,工人工资水平也远超过我们。因此,劳动力加薪的趋势是必然的,企业必须正视这个问题。

  4、择业观念需改变?

  山东省个体私营企业协会秘书长 尚青:

  就业难,招工也难,其根本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企业希望招聘到有一定素质与能力的工作者,尽快适应工作,但市场供给往往与需求脱节。对大部分企业而言,“招工难”主要是招聘不到较高素质的人才。如果劳动力的结构性矛盾不解决,高校的教育机制与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不改变,困扰企业的“招工难”就将长期存在。

  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大四学生 王成锋:

  良禽择木而栖,伯乐相马而用。找工作是双向选择的事情,作为应届毕业生来说,不应该要求太多,在薪酬过得去的条件下,只要企业能多给大家提供一些培训提升的机会,能真正让我们发挥才干,并让我们得到长足进步,就应该满足。找工作,“钱途”当然很重要,但通过工作提升自己更重要。

  记者短评
 
  不管“刘易斯拐点”是否已经真的来到,不绝于耳的“用工难”之声都催促着人们思考现实的解决路径。
  首先,要意识到人口亏损的时代已拉开序幕。换言之,“用工难”问题会愈演愈烈。其次是要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用工单位要在共建、共融、共享的价值体系中赢得职工青睐,例如,为新老员工统一上工伤、医疗、养老保险等做法。再次要提高用工效率。

  但以上措施不是根本解决方案––“用工难”汹涌而来,如果不涨工资或涨少了,就招不到工人,中小企业照样活不下去。长此以往,中小企业很有可能陷入“加薪是死,不加薪也是死”的魔咒。要摆脱这种魔咒,企业必须转型升级。低工资、拼资源的生产方式已经走到尽头,唯有转型升级才能重拾优势。

稿件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