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文董事长夏华:中国速度要跟上消费者变化
发表时间:2015-10-29     发表评论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时装制造商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20日在佛罗伦萨接受了《欧洲时报》的专访。此前,她在与意大利企业家交流时曾提出对“中国速度”的新一层理解:它不仅指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也体现了中国消费市场的急速变化。

  欧洲奢侈品牌,中国人的新欢还是旧爱?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关注和谈论“中国速度”,觉得中国是一个非常“快”的国家。但夏华介绍,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在重新思考和定义中国速度,她认为这并不仅仅指中国更“快”、或是意大利更“慢”,而是企业能否跟上消费者的脚步。

  “消费者转变的速度非常快,很多欧洲的朋友也问我,中国的市场为什么如此多变。”夏华说。
她认为,中国正经历一场消费革命,这场革命不仅仅来自于互联网和电商,还来自与消费者的年轻化和需求的变化。当今的中国消费者与10年前已经有所不同,他们不只要求有好的品牌、好的产品,还要求能得到好的生活方式。

  “消费者希望你能够跟他们对话,能在同一种语境里。”夏华告诉记者,现在很多欧洲设计品牌依然以10年前的方式在中国经营,开一家店“骄傲地等着消费者来”,可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希望品牌“能在人群中找到我”。

  “今天消费者的存在感是非常强的,他们会发问--你(品牌)的优雅是否与我有关?”夏华表示,许多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者甚至对传统品牌的古老故事不感兴趣,认为那些元素离他们的距离太远。相反,中国年轻消费者需要与品牌之间更多的参与感。

  在专访前一天举行的中意企业家研讨会上,夏华也曾表示,到底能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新欢”,还是他们记忆里的“旧爱”,是每个高端制造业品牌的新命题。

  推倒意大利制造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墙

  “国际化在今天,不论你愿意不愿意,都已经到来了。”夏华说,“其实在中国市场,我们已经被国际化了。”依文在中国的很多门店旁边就是国际品牌、意大利品牌,“从某种角度来说,在中国商业的这条跑道上,我们已经跑赢了很多欧洲品牌。”她指出,这个“赢”指的不仅仅是收益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本土消费者的了解。“10年前来欧洲时,我们受到意大利的欢迎,因为很多企业希望通过我们把产品卖到中国。今天,我认为我们会成为更受欢迎的合作伙伴,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时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夏华所说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指数百万与企业彼此了解的“忠实顾客”。“就像我之前在中意企业家研讨会上说过的,如今两国企业的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0年前,我们从意大利引进好的产品,之后产生了资本合作,如今则是共同合作创新,研发更符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夏华认为,对双方而言,合作创新是最好的方式,在激活市场的同时,也对激活意大利企业的创造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在意大利有很多合作的原料工厂,以往在每年的订货会晤上,他们会不理解你为什么选这种面料,不选那种?后来,我们每年都请意大利的原料设计师来中国,与中国的设计师一起在店铺里直接面对消费者。”

  在这一过程中,意大利设计师才突然发现,原来在意大利很受欢迎的产品,在中国却未必行得通。“他们突然开始读懂中国的消费者到底喜欢什么。”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推倒了“意大利制造”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那堵墙。

  近年来,欧美一些奢侈品牌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而设计出的某些“中国风”产品实际上对消费者存在误读,令人哭笑不得。因此,这样的“共同创造”模式或许更能准确地对接中国市场,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际化的另一点还体现在,带有东方美学的产品在欧洲市场越来越受欢迎。夏华也考虑过向欧洲“进军”的可能,但同样会采取共同合作创新的模式,与好的欧洲合作伙伴一起设计产品。

  “同样的道理--我们离意大利消费者也很远。如果真的要在这个市场取得成功,我们必须借助意大利合作伙伴的帮助,了解这里的人喜欢什么。”夏华说。

  中意间合作渴望前所未有

  作为与意大利企业有超过10年合作经历的企业家,夏华这次随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前来交流,也有不少新的体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感受到中意双方对合作的渴望。“我们开始真正觉得,彼此需要对方。”通过互联网的发达和越来越频繁的人文交流,中意两国增进了了解,双方企业也意识到,彼此不仅需要对方的市场,还需要对方的“idea”(创意)。“尤其是意大利的企业家,能感到他们的愿望更强烈一些。”

  第二点不同是,以往中国与意大利企业大多是同行业间的合作,但这一次产生了不少跨行业合作的可能,例如一位电影产业的意大利企业家就对夏华表示,希望专程到中国与她商讨合作事宜。“电影与时装一直以来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电影是一种当代生活方式的反馈,时装品牌希望在电影中确立一种时代背景。”她举例称,意大利品牌ARMANI当年就是通过一部《美国舞男》一炮打响。如今意大利电影寻求与中国时装的合作,也体现出中国的时尚态度在西方市场也越来越被接受。

  夏华认为,中意企业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中合作时,意大利需要充分认识到中国的“新”力量--企业家的进取精神、年轻人的创业热情,以及年轻化的消费市场,这些都能给“老牌”的意大利带来生命力。
相关链接:意大利传统企业如何应对“中国速度”?

  面对庞大的中国市场,意大利传统品牌也跃跃欲试。参与家族企业传承讨论会的高端服装品牌史提芬劳·尼治在中国的知名度尚不高,也因此被一些中国人视为“低调的奢华”,受到小众爱好者的欢迎。

  面对《欧洲时报》记者关于“如何平衡扩大市场与保持格调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史提芬劳·尼治集团继承人尼可洛·尼治表示,目前他们确实准备扩大市场、增加产量,在中国增设专卖店。但这并不会把他们的产品变成通俗品牌,“我们将保持品牌的高端性和特殊性。”

  具体来说,该品牌会扩大部分产品的产量,譬如滑雪系列、眼镜系列和一部分服装系列。而另一些产品,如全手工制作的箱包皮带服装等高档产品,为保持它们的高质量不可能大量生产,所以不会变成“大路货”。

  即便计划在中国增设专卖店,他们也只是把原来的十几个商店增加到几十个。尼可洛·尼治认为,对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和消费者群体来说,这样的数量还是非常少的,不会“滥大街”。

  拥有600多年历史的红酒品牌安东尼世家在亚洲的市场占有率不高,尤其与在中国知名度更高的法国红酒相比。安东尼家族第27代继承人阿碧拉·安东尼告诉《欧洲时报》记者,法国对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开发比较早,他们的葡萄酒和时尚产品等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宣传销售体系。她同时表示,尽管法国有很多好酒,但意大利的酒并不比法国差,安东尼酒庄就有一款70年代推出的红酒堪称酒的革命。“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让中国消费者能接触到意大利酒。”

  要打开中国市场,阿碧拉·安东尼的父亲、安东尼世家如今的掌门人皮埃罗认为,首先要从文化出发,让中国人了解意大利的文化历史、自然环境等,以文化来带动产品。

  目前安东尼在中国的上海和北京都有销售点,今后计划在中国二线城市也设立营销网点,并加强在亚洲其它国家的销售。

稿件来源:欧洲时报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