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对当前的行业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行业十二五以来涌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同时对第六届理事会领导进行了增选。会议选举王玉萍为第六届理事会副会长,关晓瑞为秘书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副会长许坤元、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纪委书记王久新、中国化纤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周翔、孙晋良、郁铭芳、姚穆、俞建勇,以及化纤企业代表200余人参加会议。
据会议透露,目前化纤行业十三五规划已经完成,在起草过程中组织调研形成了20多个调研报告,召开了10次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前后修改了十六稿,目前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已经上报国家工信部。
对于化纤行业的运行,端小平介绍说,根据统计局数据,去年1-11月化纤产量增速为12.73%。端小平认为,这个数据有偏差,与抽样调查差距比较大,与去年的样本有偏差。协会抽样调查分析,化纤实际产量和增速远小于国家统计局数字。
在出口方面,化纤出口量是进口量的4倍,反映出化纤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化纤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1.2%,比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1%)高5.1个百分点。
同时,化纤行业是纺织子行业中利润总额增长最快的行业。但比1-6月的50.59%增长率下降了26个点,与当时预测的趋势是一致的。但分析并不能盲目乐观,与去年基数比较低有关。4.3%的利润率已超过十年来的平均水平,但企业应清醒地认识到,化纤市场不可能再恢复到2010年的行情,那时的行业环境属于经济强刺激过后带来的“虚假繁荣”,是一种非正常市场环境下的赢利状态。
投资增速只有2.87%,说明还在消化产能过程中,投资趋理性。基本判断是产量的增速大于产能增速,还会持续2-3年时间。
2015年,聚酯产能增速放缓,去产能进程加快,实际净增产能158万吨,增速3%。锦纶产能增长速度8%~9%。根据2016年国债项目申报情况,锦纶行业仍是化纤行业中投资意愿最强的行业,应当警惕。
产能过剩导致行业开工率下滑,但2015年聚酯75%~80%的开工率,相较于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过剩压力相对小些。这是由于停车检修、产品细旦化、多品种,都会造成开工率下降。
端小平认为,化纤产能有过剩,但并不大,只是阶段性、结构性过剩。
端小平还给企业提出问题,他说,未来一定要加强创新,要体现出与其他行业不同的地方,作出不同的花样。企业家要研究差异性,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高勇在发言中指出,十二五是化纤行业发展最快的五年,也是收获的五年,总产量已经占到世界的70%以上,占中国纤维总量的75%以上。在规模扩大的同时,高新技术纤维也硕果累累,“十五”、“十一五”期间的攻关在“十二五”开花结果,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化纤品种最全的国家。
高勇同时强调,在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要求中,化纤、棉纺行业与去产能有关,特别是聚酯产能过剩是化纤行业的短板。高勇希望,化纤行业要抓住产业升级的机遇,在高新技术纤维上下功夫,争取在十三五在高新技术纤维领域成熟起来,占领市场。
走出去论坛
借助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召开之际,来自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领导、专家与参加理事会的代表共同分享了“走出去”的具体做法、经验和体会。
走出去不是过剩产能输出
有人认为,“一带一路”就是要把中国过剩的产能输出出去、对此,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建平认为“这是一个误解”,实际上我国过剩的高污染产能在海外也没有市场,很多国家也要保护青山绿水,也要发展服务业。“要避免说我们的过剩产能走出去,那是给自己找堵”,他说一带一路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从贸易和投资的角度看,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投资”,在这个过程中要和一带一路的很多国家形成合作共识,具体体现要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和对接发展规划去实现。
目前,中国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双边与多边协议。国际产能合作则是将中国制造业的性价比优势同发达经济体的高端技术相结合,同时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优质优价”装备,帮助他们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供给创新推动区域强劲增长,扩大中国开放,为全球经济稳定增长提供新动力。因此,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优质产能走出去。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一带一路是为了对抗TPP,张建平表示并不赞同这种说法,他认为,一带一路和TPP实际上市两种不同区域的国际合作平台,是在不同区域进行布局,做好自己的一带一路才能给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提到一带一路,不能不提海外工业园区,据张建平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有77个境外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近千家,涉及加工制造、商贸物流、资源利用、技术研发等多种类型。面对中国企业缺乏走出去经验、缺乏人才的现实,张建平提醒企业,走出去的风险很大,谈判成本也很高。产业园区是很好的走出去模式,中国企业抱团,共同和东道国谈判,共同搞基建,有能力的企业甚至可以承担谈判和搞基建的工作,后面的企业直接“拎包入住”。
专注本行业才有竞争力
上海光明集团是一家跨国的食品企业,近几年通过海外不断地并购,与发达国家建立合作,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走在了中国制造业前列。其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张琳特别提到了海外并购的五项原则,对企业走出去很有借鉴意义。
张琳谈到,海外走出去首先要符合公司的战略。光明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成为上海主副食产品的优质供应商,成为国际化的跨国公司。虽然其他行业可能很赚钱,但光明在海外的收购并购从不跨行业,而是聚焦食品行业这一主业。只有在本行业才能比别人做的好,才能有竞争力。
第二是讲求协同效应,即收购是为了从海外取得先进的技术、营销网络、资源等。“收购一家企业就像生了一个孩子,协同效应就是要把这个‘新孩子’养大。孩子的差异和后天家长的教育有关。”她要企业特别注意,海外收购就是要看你有没有能力发挥协同效应。
第三个原则是价格合理,而并非是一味地便宜,要看其性价比和发展趋势,比如收购标的的赢利能力持续提升,便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可以接受。
第四是风险可控。企业走出去收购可以借助专业的第三方团队去做商业调查、谈判,但是也需要培养、锻炼自己的谈判团队,因为自己的团队才会更了解和把控自身的诉求。
第五是团队优秀。这里指的是被并购企业的管理团队要优秀,因为收购的企业最终的运营需要本土化。在被收购企业的运营中,实行轻接触模式,主要依靠当地的管理团队来做,所以被并购的团队本身要优秀,可以降低外派人员带来的风险。
抱团取暖,不要恶性竞争
作为曾经中国纺织业的“老大”,上海纺织业也在思考未来的发展之路。上海纺织控股集团董事长童继生上任前一直供职于上海建工集团,到纺织业来的时候,上海市委领导只给了他一个使命:提高上海纺织业的国际化水平。从曾经的55万纺织工人,压缩到现在的5000人,包括从事纺织品贸易的人员共2万人,棉纺纱锭只有20万锭,上海纺织业提前完成了去产能任务。这也是上海纺织业向时尚产业进军的基础。上海纺织业提出到十三五末纺织产业销售翻一番,这个机会在哪里?
就在国际化上。童继生介绍说,上海纺织业必须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因为中国综合成本增长太快,市场竞争激烈。而全球市场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巨大。而且上海有条件,也有能力走出去。童继生说,“我上海要把棉纺放到非洲去,所以在苏丹建立棉花基地,打造非洲棉纺产业链,在上海总部做全球销售。上海不求全产业链都自己拥有,而是关键环节要自己把控。”
对于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童继生建议,在高端领域要开展广泛合作与并购;在中端方面,要深度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在低端方面,要抓紧进行转移。他希望中国企业要抱团取暖,不要恶性竞争,自相残杀。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表示,化纤企业也到了必须走出去的时候了,但要认真学习国家对外投资政策,认真调研找准商机,分析企业现状明晰优势劣势,要做好规划。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认为,中国纺织企业走出去有些是被动的,有些是主动的。从最早的针织、服装企业被高成本、国际贸易政策“逼出去”,到三年前棉纺企业受棉花政策压力走出去,大多是被动的。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导向,纺织行业已经开始主动国际布局,随着成功经验的越来越多,化纤企业走出去也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
为了响应国家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与浙江绿宇环保有限公司决定共同设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绿宇基金”。浙江绿宇环保有限公司出资2000万元设立绿宇基金,旨在直面化纤工业面对的能源和环境挑战,引导行业走绿色低碳再生循环之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会议举行了签字仪式,并对首批获得绿色化纤金钥匙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副会长赵向东说,绿宇基金的设立是为了应对中国化纤工业面临的能源和环境挑战,引导行业走绿色低碳、再生循环之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基金将围绕绿色制造、循环再生、前瞻研究等核心内容,设立绿色化纤金钥匙奖,对推动化纤行业绿色低碳、再生循环科技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鼓励和支持绿色制造化纤材料工程前沿技术研究,并组织系列绿色制造交流与合作公益活动。
据了解,浙江绿宇环保有限公司是一家环保型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已建成年回收处理12万吨废弃PET纺织品的再生利用项目,明年再建25万吨。公司董事长施建强表示,再生产业的提升仅靠一两家企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绿宇基金将激发大家的创新热情,把那些停留在理论和实验室中的技术产业化、规模化。
会议为了表彰先进、汇聚行业改革创新内在新动能、推动我国化纤工业向强国迈进,授予浙江恒逸集团有限公司和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突出贡献奖”、授予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最具社会责任先进企业”、授予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最具服务满意度奖”、授予江苏盛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4家单位“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最具技术创新突破奖”、授予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10家单位“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创新平台建设奖”、授予缪汉根等20人“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领军人物奖”、授予王华平等20人“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行业贡献奖”。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