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峰论坛】肖玉清:新形势下新疆棉花产业发展思路
发表时间:2016-05-12    作者:肖玉清 发表评论

  今天我将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分三个阶段给大家汇报一下,第一是2015年棉花产业的发展现状,二是当前新疆棉花产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三是“十三五”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2015年度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2015年特别是10月份以后,国内棉纺织行业箫条,新疆棉花又出现了产量下降、质量下降、价格下降“三下降”的情况,导致国内棉花期货现场市场箫条的局面持续很长时间,使得疆内棉花流通企业普遍面临严峻形势。

  1、新疆棉花种植及产量情况。2015年度,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已由上年的2967万亩调减到2488万亩,棉花种植进一步向高产棉区集中。2015年度,新疆棉花总产量350.3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52.5%,比2014年提高3.0个百分点,棉花单产122.6公斤/亩。

  2、购销情况。2015年度,北疆籽棉收购价格(40%衣分),手摘棉在5.3—5.4元/公斤,机采棉4.2元/公斤,南疆手摘棉5.5—5.7元/公斤,机采棉4.4/公斤。折皮棉收购成本在每吨12600元以上(含1000元加工费)。受近期期货市场上涨波动影响,新疆棉花销售进度近期有所加快。截止2016年4月22日,新疆销售皮棉271.4万吨,棉花销售率为74.2%。

  3、入库监管情况。2015年度,全疆共开放39家专业监管库,容量700万吨,较去年41家下降2家。专业监管库全面采用电子仓单,与纤检机构密切配合,简化流程,确保了入库预约井然有序,基本能实现入库当天完成取样、重量检验,当天办理出库,有效减少了企业入库成本。

  4、质量情况。受严峻的市场形势影响,近几年新疆地方和兵团多数企业都十分重视棉花质量管控,“三丝”“棉结”等关键指标明显好转,但2015年度新疆棉区受极端天气以及品种、管理等多方面等因素综合影响,棉花自然品质下降明显。据统计,2015年,新疆棉花平均长度28.08mm,其中27mm及以下占24.6%。比去年全年增加11.9个百分点,马值高、长度短、纤维短粗的占比明显增加,且南疆比北疆更为明显。

  二、当前新疆棉花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国内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持续攀升,国内棉花流通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新疆棉花产业更是因片面注重产量提升及加工产能急剧膨胀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特别是新疆地方棉花产业领域中长期存在的“小、散、弱”局面,导致以规模化、机械化为特征的集约经营模式,难以运用到实践当中并发挥作用,新疆棉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诸多瓶颈。

  1、加工产能严重过剩。据统计,2015年度,新疆经有关部门资格认定的400型加工企业有815家、共1069条生产线(其中地方610家、687条生产线,兵团205家、382条生产线),这还不包括“一证多线”的情况,全疆现有加工产能是棉花产量的近两倍。特别是地方更为严重,以2015年为例,地方棉花产量是220万吨,地方棉花加工产能是400万吨。“僧多粥少”的现象,必然会引起争夺资源的“价格战”,直接导致棉花收购成本升高,企业“吃不饱”就无法产生规模效益。为争抢资源,不少企业无混等混级收购加工,必然影响棉花质量。

  2、棉花质量参差不齐。当前,国内棉花市场的中低等级棉花存库积压严重,且价格持续下跌,但国际上高质量棉花却价格坚挺。今年新疆棉花质量问题的集中爆发,外在因素是气候原因,内在因素是品种的“多、乱、杂”,棉花育种导向片面追求高衣分的结果。

  3、综合因素导致成本居高不下。2015年新疆棉花亩均成本2119.55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33元,增幅0.39%。其中间接成本是60.11元/亩,固定成本是36.70元/亩,人工成本是789.65元/亩,物化成本是589.06元/亩。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1)近年来,新疆棉花种植的人工、农资成本不断上升,导致棉花种植成本随之上升。2)棉花加工产能过剩,导致企业为争抢资源而互相“哄抬价格”,使得棉花收购成本居高不下。3)棉花加工企业为控制质量,人工挑捡或安装“三丝”机的费用增加,相应增加了棉花流通企业的质量成本。

  4、棉花流通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棉花销售一直持续量价齐跌的状态,近期棉花市场行情虽有所好转,但仍然与成本倒挂500-800元,加上前期棉花销售进度较慢,导致仓储、财务费用不断增加,疆内棉花行业总体仍然亏损。特别是地方国有老棉花流通企业,由于自身的人员、债务负担沉重,导致企业效益连年下滑并常年亏损。

  三、“十三五”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2016及今后几年,预计全球经济复苏仍将乏力,大宗商品和石油价格下滑、地缘政治风险等不确定性还可能增多。为此,2016年及今后几年新疆棉花产业,消费将呈弱的“恢复性”增长,生产将呈弱的“缩减性”态势。

  (一)棉花资源继续向新疆优势棉区集中

  “十三五”期间,一方面由于棉花成本不断上涨、市场波动较大,比较效益下降、水土资源紧张等原因,另一方面受国家及新疆各类政策的扶持,新疆棉花生产规模将总体保持平稳,预计新疆棉花产量总体将保持在350万吨—450万吨之间。首先国内棉花生产格局将继续调整,新疆棉区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必将进一步上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植棉面有所萎缩。同时,新疆内部的棉花生产区域结构也将继续调整,棉花生产将进一步向阿克苏、库尔勒、石河子等优势产区集中。

  (二)棉花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

  1、棉花种植结构的调整。加大机采棉的推广扶持力度,不断扩大机采棉的比重;二是棉花加工企业结构的调整。当前新疆棉花呈现的成本高企、质量堪忧等问题,都与疆内棉花加工产能过剩有很大关系。下一步,要着力加强棉花企业的结构调整。

  2、淘汰棉花加工的落后产能。利用市场振荡下行的时机,优化棉花产能合理布局,逐步改善加工流通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不断改善企业规模小、管理粗放、生产成本高、竞争能力弱的局面。

  3、规范棉花加工行业管理。建立严格的市场督查及问责机制,特别是对“一证一线”等政策规定要加大监管和落实力度,将疆内棉花加工产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4、培育棉花产业领域的大企业大集团。新疆地方棉花产业的特点是:“小、散、弱”,要克服这些弱点,就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通过对地方小、散、弱的棉花企业实施优胜劣汰、兼并重组、靠大联强,打造在新疆、中国乃至世界打造一个有影响力、话语权、产业链齐全的具有综合实力的棉花综合企业,引领中国棉花产业发展。

  (三)品质需向中高端发力。

  棉花品质的全面提升,既是“十三五”棉花行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的关键环节,也是棉花行业立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立足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的长期行为。

  1、从单纯追求提高单产向全面提升遗传品质、生产品质、轧花品质转变,通过改良品种,改变种植模式和管理方式,大力发展“中高端品质棉”生产,满足纺织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新需求。

  2、以棉花品牌为依托,促进棉花质量提升。制定品牌棉花的质量规范、行业规范,改变常规性、粗放型经营模式为现代化、精准化服务模式,为纺织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推动棉花品牌向中高端迈进,提高国内棉花产业整体竞争力。

  3、目标价格改革中,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棉花生产特征的补贴方式,建议补贴收益与棉花质量挂钩,形成综合补贴和专项补贴相结合的政策体系,鼓励棉花生产者、经营者积极投入,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调控政策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近三年国家公布的棉花目标价格逐年下降:2014年为19800元/吨,2015年为19100元/吨,2016年为18600/吨。

  (四)综合施策降低棉花成本。

  1、加大棉田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力度,既能有效缓解农田旱情,农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常规灌溉地块,又有力地增强了棉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显示出高新节水项目节水、节肥、节药、省工、增产的优势。

  2、加大机采棉的推广扶持力度,加大机采棉品种选育、种植模式、加工工艺方面研究的支持力度,并出台符合机采棉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棉花生产加工实现规模化、机械化,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3、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降低棉花生产成本,提高自治区农产品竞争力。

  4、促进棉花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的交易模式,发展产业链金融,助推棉花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新疆棉花交易市场的重启运营已列入新疆自治区“十三五”规划。

  (五)加快棉花现代物流发展

  1、鼓励棉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发展培育一批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棉花物流企业集团,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服务水平。

  2、增强棉花物流节点功能,重点支持物流节点的扩容改造,加强露天堆场、铁路站台、库棚设施改造,满足站点周边棉花集并、储存和发运需要。

  3、积极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鼓励新疆棉花铁路发运站进行集装箱收纳和发运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从新疆到内地集收纳、集并、中转、运输、存放等为一体的棉花集装箱运输物流体系,实现“门到门”的棉花集装箱联运服务;

  4、加强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鼓励仓储管理、库存控制、运输管理、交易管理、质量追溯、精准配棉、棉包信息化标识等软件系统的开发,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在棉花物流领域的创新应用;

  5、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完善服务功能,开展专业化的纺织配棉服务,扩展综合化的物流服务及衍生服务,发展产业链金融,加速棉花物流转型升级。

  (六)以纺织服装产业健康发展为支撑

  近两年,新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了发展规划和目标,这为新疆棉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据2014年7月1日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纲要(2014-2023年)》(新政发2015年50号)文件精神。

  新疆纺织行业——产能规模:到2023年,棉纺产能达到2000万纱锭(环锭纺1600万锭、转杯纺40万头)、毛纺织5万纱锭、麻纺5万纱锭;棉织机达到3万台,针织面料6万吨;服装服饰达到8亿件(套)、家纺2000万套床品、巾被4万吨;地毯达到l20万平方米;涤纶95万吨、产业用纺织品2万吨,粘胶120万吨;印染产业按满足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规划。

  经济总量:到2023年,纺织服装产业现价工业总产值达到2125亿元。其中:棉纺业500亿元、棉织业60亿元、针织业80亿元、毛纺业l2亿元、麻纺业3亿元、服装(服饰)业1000亿元、家用纺织品业100亿元、化纤业280亿元、印染业30亿元、地毯业26亿元。

  就业容量:到2023年,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全产业链就业容量达到l00万人,其中棉纺业l4万人、棉织业l.5万人、针织业l.8万人、毛纺织业0.4万人、麻纺业0.2万人、服装(服饰)业50万人、家用纺织品业5万人、化纤业2.4万人、印染业0.35万人、地毯业l0万人、轧花业5万人、商贸流通业包括物流、市场、交易等l0万人。

  产业布局:目前,新疆按照产业集聚发展的思路和要求,已初步形成了“三城七园一中心”(阿克苏、石河子、库尔勒三个纺织工业城,霍尔果斯、奎屯一独山子、喀什、阿拉尔、玛纳斯、沙雅、巴楚七个纺织工业园区,乌鲁木齐一个“新疆国际纺织品服装服饰商贸中心”)的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发展目标:2016年,新疆将完成纺织服装固定资产投资455亿元,实现新增就业人数11万人,培育纺织服装规模以上数量达到30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未来几年,新疆将在现有工业园区特别是南疆的工业园区中布局——以南疆的阿克苏和库尔勒、北疆的石河子为核心,打造综合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新疆棉花产业必将更加辉煌!谢谢!

稿件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