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安徽植棉面积持续缩减的内因及可行性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19-12-12    作者:天錂 发表评论

  安徽是我国产棉大省,棉花总产长期位居全国前列。棉花无论是自然品质还是加工质量均属全国上乘,望江、宿松、无为、东至等县都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2011年之前,正常植棉面积在500万亩以上,总产30万吨以上,其中2004年达到624万亩、总产39.2万吨,创下历史最高峰。但近些年来安徽植棉面积和棉花总产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1年525.6万亩、总产37.8万吨萎缩到2018年129.5万亩、总产8.9万吨。2019年望江、无为、东至种棉面积继续下滑,宿松小幅增加,全省棉花种植面积大体稳定,但由于今年安徽沿江一线主产棉区的干旱达到了40~~50年一遇的严重程度,籽棉平均单产比去年要减少100~200斤/亩,因此今年棉花产量创下历史新低。

  安徽植棉面积为什么持续缩减,棉花产量为何逐年下降?通过调查和分析,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

  一是籽棉收购价格始终在低位徘徊,农民种棉收益低下甚至亏本,造成棉农逐年减少植棉面积,改种玉米、黄豆、高粱等其他经济作物。据了解,自2010年度籽棉收购价格出现较高价位之后,近些年籽棉收购价基本上在3.00元/斤左右上下波动,高一点3.70元/斤,低一点2.70元/斤。像2018年籽棉单产在700斤左右的丰产年份棉农还有点纯收入,可一遇到干旱、涝灾等自然灾害年份那就是亏本。尽管种其他经济作物收成也好不到哪儿去,但不像种棉费时、费工,种棉面积越来越少合乎情理。

  二是农村种棉劳动力呈逐步老化态势,种棉劳力逐年减少,成片的只要有需求就被流转,不能流转又无劳力耕种的棉田被迫变成荒废田。目前种棉人几乎是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他们在带好孙辈的同时种点棉花补贴家用。随着这些留守老人年龄越来越大,身体力不从心而不再种棉,而外出打工的将来是不会回到农村接过种棉花这个接力棒的,因此种棉劳力会逐年减少,从而带来一些棉田被人为抛荒。

  三是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种棉大户无法扩大棉花生产规模,带来棉花种植面积只减不增。受传统植棉习惯影响,加之长江流域油棉套种方式的制约,安徽省棉花生产从播种、栽培、植保到采摘等过程,几乎全靠人工完成,机械化水平很低,导致不少棉田流向便于机械化耕作的水稻种植。如果棉花能大面积实现机播、机采,将绝对对稳定甚至增加内地棉花种植面积有激励作用。

  四是内地棉花定额补贴幅度和新疆相比差距太大,难以调动内地棉农种棉积极性。新疆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是19800元/吨,2015年是19100元/吨,随后2016~2019年均为每吨18600元。而安徽省近些年给棉农每亩补贴普遍不高,和新疆简直无法相比。就拿安徽省产棉大县望江来说,2014年度棉花补贴标准为127.99元/亩;2015年度棉花补贴标准为134元/亩;2016年度棉花补贴标准为130元/亩;2017年度棉花补贴标准为181.48元/亩(15亩以下)和220.98元/亩(15亩以上);2018年度棉花补贴标准为275.67元/亩(15亩以下)和391.30元/亩(15亩以上);2019年棉花补贴到目前还没有消息。即使2018年度棉花补贴标准是望江实施棉花补贴历年来最高年份,但和新疆棉农获得的补贴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另外,内地各省棉花价格补贴普遍存在发放滞后问题,对棉农种棉积极性也有一定影响。

  针对安徽棉花生产逐年萎缩的现状,建议从六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生产扶持。一是提高籽棉收购价格是关键,让棉农种棉有收益,这是稳定棉花种植面积的根本。这方面可以从平衡内地与新疆的补贴力度,让新疆、内地棉花补贴标准趋于一致、国家对内地棉花进行收储以及棉花“期货+保险”政策要全区域和常态化等等。二是在产业布局上落实保护区政策。2017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的指导意见》,规划出以新疆为重点,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补充的3500万亩棉花保护区,其中安徽为100万亩。目前各地以优质高产棉区为主体的棉花生产保护区已规划完成,但有关政策仍未出台。建议安徽棉花生产保护区政策尽快出台,让农民对鼓励种棉政策早知道,也好早安排。三是在生产方式上加快棉花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农机农艺的有机融合,实现内地棉花种植规模化、机械化。具体要在保护区建设国家优质棉示范基地,将棉花播种机、采棉机及清花机等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畴,用轻简化、机械化和组织化引领现代植棉业发展,破解“成本高农民不愿种棉、价格高纺织企业用不起棉、品质差纺织企业不愿用棉”的产业困境。四是在经营方式上坚持市场机制。实行按质论价、优棉优价,激励棉农种植适销对路高品质棉花,用“中高端品质”引领棉花产业发展,改变由过去行政干预转向市场调节,通过市场自我淘汰落后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花生产效率。五是在市场主体上培育新型经营体。鼓励发展机采棉专业合作社,扶持和鼓励企业、家庭农场建立现代新型机采棉示范加工基地,探索棉花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新路子,改变从传统分散经营向现代规模化经营转变。六是管理方式上要强化质量监管。纤检部门要加强棉花收购、加工及销售环节的质量监管,尤其是对棉花中“异性纤维”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降本、保质、提效,促进棉花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稿件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