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爱防晒的中国人,为了防晒有多拼?
发表时间:2024-06-04    作者:薄暮 发表评论

  5月一过,全国气温肉眼可见地开始升高。

  如果常刷社交媒体,你会发现,类似“求推荐你用过最好用的防晒”“这个夏天一定要入手的防晒装备”的帖子逐渐增多;大街上放眼望去,不少人已全副武装:宽檐帽、墨镜、面罩、防晒衣、手套,外加一双不露肤的运动凉鞋,构成无数看不清人脸的“套中人”,让人不禁心虚,自己的防晒准备是否落后于人。

  事实上,国人对防晒的热衷并非从今年才开始,爱防晒的中国人早在第一款防紫外线的太阳伞出售起,就在持续为防晒产品买单。早年流行以防晒霜为主的软防晒,这两年流行物理防晒为主的硬防晒。

  随着户外运动和旅游的兴起,防晒产品的热度迎来了新一波小高潮。从明星到博主,每个人都在为我们科普防晒的重要性,防晒产品的测评成了热门帖子,而商家也在翻着花样逐年更新。

  有博主曾在小红书对比了从2022年到2023年间更新的防晒装备,从寥寥几件(3件防晒衣,3顶防晒帽),到应有尽有(8件防晒衣、13顶防晒帽、十几只防晒面罩、4只手套等等),可以明显看出防晒衣的样式更加丰富,应用场景也开始涵盖旅游、户外、日常等多种场景,力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精准防晒,不留余地。

  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我们真的有必要对紫外线如此严防死守吗?防晒焦虑又是从何时产生的?

  当被问到“你有防晒焦虑吗”,35岁的徐乐坦然回答:“有。”

  那是软防晒还占据宠儿地位的2019年,徐乐在社交媒体上听到一位专家言之凿凿,“女人要想抵抗衰老,关键在于做好防晒。”

  其后不久,迅速风行的硬核防晒分掉了大量市场份额,不喜涂防晒霜的徐乐,很快投向了硬核防晒的怀抱。她上班路途不远,习惯骑车,无论春夏秋冬,都戴着一顶宽檐帽、穿一件白色防晒衣,脸上包着灰色防晒面罩。因为工位背靠窗户,即使进入室内,徐乐也不会脱掉全部装备,就这样全副武装,坚持了四年。

  在杭州做电商运营的小齐,对防晒的焦虑则在最近达到顶峰。她报名了周末学车班,立志要在9月前拿下车本。一个月后,她惊讶地发现,因为低估了提前到来的高温,未能及时做防护,她的肤色生生黑了两度,整个人看起来黯淡无光。

  小齐按照主流的硬核防晒理论,精挑细选,花费600元购置了防晒墨镜、防晒衣、防晒帽、长款防晒面罩和防晒手套,将自己全方位无死角包裹起来,“按照攻略,配合美白产品和食补,如果幸运的话,一个夏天就可以白回来。”

  在小红书搜索“硬核防晒”,你可能会对其理论深度与措施之严密叹为观止。

  热门指导贴告诉我们,遮阳伞和防晒衣是基础,但还远远不够。根据光的反射与折射理论,地面和墙面都可能反射、折射紫外线,造成即使在荫凉处也会被晒黑的糟糕后果。

  因此,我们还需要:标明UV380(波长防护可达380)以上的墨镜,可以有效防止颈侧、面部边缘被晒黑的脸基尼(防晒面罩),保护手部的冰丝手套,减少裸露面积的防晒裤和防晒腿套,甚至还有为骑电动车的人们准备的防晒围裙......总而言之,主打一个全覆盖,从头发丝保护到手指尖,不让一丝紫外线漏网。

  如果觉得单纯遮挡还不够,可以先厚涂一层防晒霜,再套上防晒服,双重保险,加倍安心;阴天同样不可懈怠,有博主将紫外线感应卡放在窗台,几秒内就观察到变色;也有博主表示,冬天臭氧层稀薄,紫外线含量并不比夏天低,防晒更要格外上心。

  这一套操作下来,先不说耗费的时间,出行的期待已在延迟中大打折扣,更有一种只要暴露在阳光下就会浑身不适的焦虑感。

  “有意思报告”曾统计了2481份有关“夏天为何不穿凉鞋”的问卷,在不爱穿凉鞋的原因里,“脚容易被晒黑”排名第一。“当代人的防晒措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死角”,这句话还真不是说说而已。

  这份焦虑催生的渴求,同样体现在防晒品类的市场报告中。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我国单防晒服饰行业的市场规模就由2016年的459亿元增至2022年的6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9%,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速。而中研网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防晒衣行业市场全景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从2021年至2026年,防晒服饰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以9.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面对这片潜力巨大的蓝海,资本早早窥到了商机。最早吃到防晒红利的蕉下,在21年实现了年营收24亿元,而原本不在这一领域的知名品牌,如迪卡侬、李宁、安踏、优衣库、蕉内等,也纷纷涌上这一赛道。凉爽温和的3月份,各大品牌就已陆续上线或联名或自研的防晒新系列,试图提前抢占今年市场。

  在各大社交平台,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大量讨论防晒功效与防晒衣材质的内容,即使已经拥有防晒装备,但在品牌宣称的洗涤后防晒力会下降,防晒指数更要随时关注的营销话术下,我们依然会乖乖交出钱包,为这一季的新品和高科技买单。

  不过,这些所谓的“创新”和“高科技”,它们真的存在吗?

  市面上流行的各类防晒服饰,价格在100-400不等,看似不算昂贵,但曾有记者走访过各大品牌防晒衣的面料供应商,获知防晒衣的批发价不会超过60元,品牌溢价往往在3倍以上。

  想让消费者为溢价买单,品牌就需要提高自己的黑科技含量,在数值和材质两方面同时发力。

  这里需要先介绍两个概念,UPF(紫外线防护系数)和T(UVA)AV(长波紫外线透过率)。简而言之,UPF值越大,UVA率越低,防晒效果越好。

  国家标准《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当UPF值>40且T(UVA)AV<5%时,才能称为具有防晒性能的“防紫外线产品”。

  打开淘宝页面,你会发现每件防晒衣的商品主图都将UPF值放在醒目位置,基础的UPF40+还不够重磅,100+、200+、甚至2000+,品牌在防晒数值上争相攀比。

  某款月销1w+的防晒衣,品牌宣称UPF数值2000+,高出国标40倍,紫外线阻隔率≥99.95%。

  但早有业内专家做过解释,UPF50+即可防止98%以上的紫外线穿透,日常通勤或游玩完全足够,UPF50+和UPF2000+之间只相差不到2%的紫外线穿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这两年流行的原纱型防晒衣(在合成纤维时即加入可反射或吸收紫外线的原料,织成面料后可起到抵抗紫外线的效果),更是将词语组合用到了极致,原纱云朵、原纱冰钛、异形原纱等,每一款都在强调自己的优越与独特:比如原纱冰钛技术,就宣称在纱线中加入了二氧化钛复合粒子,来辅助吸收和反射紫外线,防晒效果显著增强——其实这些技术在原纱工艺使用相对普遍,科技含量也见仁见智。

  “绝对冰感”、“凉感粒子”、“快速散热”等则更多的是商家造出来的噱头。有素人就曾在社交平台分享穿着体验,发现在40度的绝对高温下,防晒衣的冰感完全失去了效果,还不如宽松柔软的棉麻衬衫让人感觉透气。

  防晒衣真的能防晒吗?

  先说结论,当然能。作为一件实打实的遮盖物,防晒衣当然具有阻挡阳光的效果,如果能兼具轻薄和透气,穿着体验自然会更加舒适。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迷信品牌宣扬的“超强效果”,防晒效果与衣物的薄厚程度、材质和织法都有关系。去年4月,有位名叫“黄政贤”的博主,就曾经用紫外线测试仪为各种面料不同的衣物,与防晒服进行对比,他发现大部分衣物的遮挡效果都表现良好,而纯棉白T恤的遮盖率更是达到了99.14%左右,与专业防晒衣的防晒指数相距不远。

  况且,按照品牌宣称,由于制造工艺,随着汗液、阳光暴晒和洗涤,防晒衣的防晒力总会有所损耗。如此一来,及时更新防晒服饰自然就成为“常识”,品牌溢价空间进一步提升。

  与高溢价相对的,是企业在防晒科技研发上的低投入。

  以防晒行业的绝对网红蕉下为例,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蕉下的研发开支分别为1990万元、3590万元和7160万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4.6%和3.0%。

  广告和营销开支则一路高涨,从2019年的3700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5.86亿元,在收入中的占比提高至24.4%。

  仅2021年,蕉下就和近600个KOL合作,带来数十亿次浏览量,2022年kol的数量更是翻倍增长。今年的营销势头不减,3月官宣了杨幂作为代言人,进一步为品牌造势。

  不止如此,包括蕉下在内,大部分防晒品牌都深谙消费者被颜值吸引的特性,会为颜色赋予文艺清新的名字,在营销时增加卖点,云朵白、冰雾粉、海沫绿,每一款都让人产生心理降温的感受;奢侈品品牌如miumiu、lululemon等更是将防晒衣造型玩得炉火纯青,为防晒衣打上“时尚标杆”的印记。

  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使用防晒产品变成一种潮流和趋势,人手一件的“校服感”也巧妙迎合了从众心理,消费者们也因此更容易为商品的非实用价值买单。

  法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加卢佐在《制造消费者:消费主义全球史》中写道,“潮流与时尚,本质上是商界制造出来的消费理念,没有人能真正全面诠释这两个词的内涵,消费者永远在不断地解读商品,试图在商品中寻找到自己中意的内涵”,而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把自己的命运拱手让给了商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防晒品牌的策略相当成功,他们制造出防晒产品的“刚需”,培养出了一批最为忠实的消费者。而身在陷阱中的我们,还毫无察觉。

  长久以来对于美白的宣扬与追求,对衰老的焦虑,是防晒产品在近几年迅速崛起,成为必备品的内在原因。

  QuestMobile发布的《2023年夏日经济之防晒市场洞察》显示,被广泛投放到各大社交平台的防晒宣传内容,女性仍是核心群体,在防晒内容受众中占比超81%;年龄上看,30岁以下用户占比超过53.4%,31到40岁用户占比21.1%。

  你一定常看到这样的话术:“想要成为一个美女,美白是基础”、“女孩子千万不要偷懒,防晒是最好的抗老手段”、“美白是一辈子的功课”,将美白、抗衰老,与拥有更美好的人生挂钩,无疑是一种潜在性的审美绑架,以此收割潜在用户,尤其是年轻的女性消费者。

  在小红书上搜索“防晒焦虑”,往往会看到针锋相对的评论区,对于防晒焦虑背后是否暗藏“服美役”与女性规训,人们观点不一。

  有人认为过度宣扬防晒,是在进一步加重对女性的审美pua,也有女性表示,对美白的追求纯粹是个人选择,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自由,不应被冠上“服美役”的污名。

  不过,有一点评论区的小伙伴说得很对,“紫外线又不是伽马射线,何必像商家说得那样紧张”。

  事实上,这种过分宣传防晒,制造焦虑的弊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女性觉察。小红书用户@花椰菜公主 曾分享过自己的防晒焦虑:为了变美而努力防晒,却因为防晒,美丽的衣服再也没机会穿,落入死循环;被阳光晒到就有种不安全感,整个人都会变得暴躁。

  知名博主@妮可蹦蹦 在婚前体检的时候查出了甲状腺癌,这种在临床上很难确定病因的疾病,很大程度上与个人情绪以及免疫力有关。妮可蹦蹦坦陈,因为多年过度防晒,她体内的维生素D指数只有8,严重低于正常指标的30。在视频里,她告诫所有女生,不要为了迎合所谓的“标准美”而牺牲健康。

  的确,合理适度地晒太阳,能够帮助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2002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光照会增加大脑内血清素的周转率,会带来愉悦感和幸福感,对于调节情绪,改善睡眠同样拥有明显功效。

  这些年,因为过度防晒诱发骨质疏松、因包裹过严引发中暑的例子屡见不鲜,也充分证明了躲避阳光不应该是生活的常态。

  有更多的女性决定回归初心,“后来每次我说我都晒黑了,我爸都会说,晒黑了怎么了,晒黑了才好呢,看着多健康多有活力。晒黑了又能怎么样呢。”

  是啊,晒黑了又能怎么样呢?

  为了防止晒伤、过敏等做出的防护没有问题,但自由享受阳光的权利,却也是我们生而为人难得的馈赠。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看到清晨第一缕阳光时候的欣喜吗?还记得拿着冰棍、走在老街上,倾听蝉鸣的惬意吗?

  那时的我们不会为阳光落在身上感到焦虑,只是尽情感受夏天自由热烈的气息。

  为何现在我们却谈“阳光”而色变,不再轻松无负担地享受阳光了呢?

  在温度时间适宜的时候,多出去晒晒太阳吧。

  毕竟每个夏天,也都是无可复制的啊。

稿件来源:十点人物志
第一纺织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本网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第一纺织网所有,转载请注明“第一纺织网",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第一纺织网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站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涉及费用问题,需要删除“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martin@setways.com通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关资讯
  •  
  •  焦点新闻
网站背景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产品与服务 | 信息定制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5 - 2014 www.webtex.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企业营业执照认证: 沪ICP备10039135号